企業家、農技專家與沙畈農民共謀致富路
9月30日,婺城區婦聯、農林局、女企業家協會組織了一批女企業家、農技專家進入沙畈,與沙畈鄉本地的一批創業者、普通農民、鄉干部座談,尋找沙畈產業轉型升級之路。
在今年開展的水環境整治行動中,沙畈人為保護金華飲用水源砸掉了自己“飯碗”,89家養殖場、22家鋸板廠、3家采砂場全部關停或搬離沙畈水庫庫區。“通過整治,養殖業等污染產業關停一時可以,難的是長久不回潮。而要水源永葆清澈,其根本出路在富民,也就是在斷了沙畈人一條路時,必須幫助他們找到另外一條路。”沙畈鄉黨委書記郭凌燕說道。
“金華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宜居城市,甘甜的沙畈水立下赫赫功勞,這已成大家共識。但是武義有武陽春雨,磐安有香菇,即使是同在婺城區的莘畈有土雞,塔石有地瓜干,箬陽有茶葉……而沙畈除了水源保護地這塊金字招牌,卻沒有叫得響的綠色產業。”婺城區婦聯主席湯云飛開門見山地說,沙畈要轉型升級,必須有自己的品牌產業。
浙江采云間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健美說,婺城區3.5萬畝茶園,1/4在沙畈,當地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可以培育出高檔茶葉。采云間前期進入沙畈考察,發現這里的人工成本并不便宜,而且茶樹品種偏老,這就需要改進。有些前期投入,他們愿意與當地人民一起承擔。“將來采云間茶葉可以打上沙畈基地的生態牌,沙畈可以隨采云間走出大山,甚至走出國門。”鄭健美表示。
沙畈農民李來賓原本養了400多頭豬,如今養豬場關停了,他把900多平方米的豬圈改成了種植紅豆杉盆景的場地。“養豬養了二十幾年,銷售也有渠道,本來已經是一件得心應手的活了。如今雖然轉型種紅豆杉盆景,但還真不知道銷往哪里。”李來賓說道。
李來賓話音剛落,竹馬下張家苗木銷售大戶李建花接過話茬,“2013年銷得最好的是紅花繼木、紅葉石楠,基本上要現金訂購,才能買到。否則隨時會被其他商家加價買走。”當然,苗木行業變換也比較快,不能跟風。“我愿意與沙畈當地苗農建立信息網絡渠道,共享苗木交易信息。畢竟我從事苗木交易十幾年了,人脈廣、信息快。”李建花說,沙畈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苗木培育。
當天,區農林局副局長孔愛華介紹了油茶低改、茶葉低改、竹筍兩用林改造的相關補助政策。區農林局為當地百姓送上油茶、毛竹、茶葉等栽培資料300余份。金華美和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杜一娟還帶來了灰樹花種植的信息,“慶元縣灰樹花產值大,附加值高,沙畈的氣候條件也非常適合菌類生產,如果有需要可以組織大家前去考察。”她說道。
“保護城市‘大水缸’不只是沙畈人的責任,也是金華市民的義務。沙畈人做出了犧牲,我們應該懷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感謝之意,積極為當地百姓增收致富出謀劃策,同時也為保護水源出力。”湯云飛表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