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可愛的小豬、頑皮的小魔女、精美的掛飾……這些用輕質黏土制作的玩偶、飾品,都出自實驗中學幼教二年級學生葉柯麟的巧手。“只要圖案拿來,我就能做出來。”小葉說,她在學校這兩年學到的知識和技藝很多,實用性非常強。一旁,一位烹飪二年級的學生洪建榮表示,畢業后,他準備回湯溪老家開一家糕點店,把在學校學到的面點制作技術全部“亮”出來。
在前不久舉行的全市中職文化藝術教育成果展示活動上,金華實驗中學教育集團學生推出的手工制作、面點展示臺前圍滿了人,不時有人“討要”玩偶、品嘗面點。“我們學校的特色藝術教育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校辦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專業課上可以學到本領外,學校還有45個學生特色社團,其中文化藝術類社團有28個,譬如白沙溪文學社、玉龍合唱團、國學誦讀團、籃球協會、足球協會、棋迷協會、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等。這些個性化的特色社團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成長,使有專長的學生得到發揮,充分展現自身的才華。
近年來,實驗中學全面推行公共藝術教育,2012年被評為浙江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目前,學校的公共藝術教育分為修身教育、塑形教育、特色藝術教育三個板塊。
據介紹,修身教育板塊是在每個班級都開設儒學課、音樂課、美術課、書法課、體藝課,并把每一個環節都納入到教育教學中。學校編寫了音樂校本教材《校園歌曲一百首》,每個晚自修第一節課的前10分鐘為學校統一唱歌時間,每周三第一節晚自修為書法練習課。校長吳旭涌說,希望通過學校的努力,培養出的學生都能有“坐下會寫、站起來會跳、回家來會唱”的文化藝術素養。
在塑形教育方面,學校開設了形學課程,禮儀教研組編寫的校本教材《美從這里開始》明確了學生行為規范的標準,自編禮儀操推動了校園“儀德”的養成。同時,學校始終倡導“文明從身邊開始”、“文明從小事做起”、“文明從聲音開始”、“文明從招呼開始”、“文明從微笑開始”、“文明從自處垃圾開始”、“文明從下樓梯做起”、“文明從說‘對不起、沒關系’開始”的八項文明教育,構建文明、友愛、祥和的和諧校園,努力達成“君子淑女”的形象塑造與育人愿景。
每年的中秋晚會、元旦文藝匯演、大型廣場舞蹈更是學校公共藝術教育成果的大展示,各參演節目都是由各個社團從全校人人參與中“海選”出來,節目形式涵蓋語言類、舞蹈類、器樂類等各個形式。學校還積極與金華市書畫院合作,定期安排書畫家開展講座,組織學生參觀書畫展和交流活動,讓學生在欣賞和展示中培養個人的藝術人格。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