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在市場經濟作用和政府的促動下及外地葡萄老板來蔣堂種植葡萄效益帶動下,農民摸著石子過河,相續發展葡萄,提高了種植效益。目前全鎮種植面積已達1500畝,成為婺城區葡萄種植集中連片規模較大的產地,也成為金華藤稔葡萄的重要產區和蔣堂效益農業之一,對當地農戶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近年來隨著全國尤其是南方地葡萄產業的快速發展,品種不斷更新、技術不斷優化,本鎮沿襲傳統的種植模式和技術已不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產品競爭力減弱,種植效益相對下降。
目前全國葡萄栽培總面積已達900萬畝,葡萄產業是目前浙江省發展速度最快水果種類之一,近年來種植面積連續以15-20%的速度增長,據統計, 2012年,全省栽培面積38.3萬畝,產量60.6萬噸,產值26.1億元。去冬今春我省新發展葡萄2.4萬畝,同比減少36%,但仍是我省新發展水果中面積最大的品種。葡萄已成為浙江省水果產業的主導品種之一,已被嘉興、湖州、寧波、臺州等地區列為重點產業來抓,也成為我省重點的新興產區和增長點。金華市是我省傳統的優勢產區和主要產區,面積達9萬余畝,原先主要集中在浦江、金東、義烏和永康等市縣,近年來,金東區由于工業及花卉苗木業的快速發展,葡萄種植面積減少,部分懂技術的專業戶轉入我區承包土地種植葡萄,蔣堂鎮成了首選之地。2002年外地葡萄老板落戶蔣堂,帶動了當地村民的葡萄種植,葡萄產業發展迅速。2009年,金東葡萄專業戶胡根龍兄弟又落戶我鎮,設施種植葡萄228畝,形成了以下尹、胡家、蓮塘、澤口為主的連片葡萄基地1200畝,輻射全鎮種植達總面積1500畝。2011年被婺城區列為申報省級堂葡萄精品園區,隨著栽培面積增加和產量的不斷提高,而品種落后淘汰等原因,近半數農戶量增而價降,增產不增收。若長此以往,原供不應求的產品將會走向供過于求,這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據調查,由于上市量大,金華市農產品批發市場葡萄批發價比往年同期低了許多。去年同期藤稔的批發價在每千克6-7元,2013年卻是每千克4.5元左右,葡萄價格下跌明顯。目前,蔣堂鎮葡萄種植的品種75%以上是藤稔,少量種植了夏黑、紅富士、巨峰、比昂扣、京亞、醉金香、金手指和白羅莎里奧等品種,結構不合理,其中,主栽的藤稔葡萄雖然果形較大,但品質較差,近年來隨著優質無核的夏黑等新品種的推廣,其銷售更加困難,價格日益下降。分戶栽培,傳統管理,各自經營的模式,同時以露地或簡單避雨為主,果品上市時間比溫嶺、嘉興等地區的大棚葡萄遲,產品的熟期優勢不再,加上產品集中上市,存在銷難賣難問題。如何實現我鎮葡萄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提高種植效益,已成為我鎮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和當務之急。
1、大力引進新品種,調整并優化結構。
為減輕葡萄季節性銷售壓力,提高葡萄品質,要加大新優品種引種篩選力度,調整優化葡萄品種結構,大力發展優質穩產的早熟品種,適當發展優質耐貯的晚熟品種,著力推動中熟品種的更新換代,適當減少中熟品種面積,盡快引進國內外相似生態區種植表現良好的品種,根據本地小氣候條件篩選最優的穗砧組合并迅速應用于生產。早熟品種可重點推薦夏黑、無核寒香蜜、弗蕾無核等,中熟品種可推廣巨玫瑰、醉金香等;晚熟品種可選擇陽光玫瑰、白羅莎里奧等,重點推廣SO4、5BB廣適高抗專用砧木。目前下尹村的金華市恒冠葡萄專業合作社正在組織社員進行品種改良,以求得品種調優。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戶葡萄生產條件。
借“申報省級堂葡萄精品園區”東風,在葡萄產業的發展上,要結合農業、財政、林業、水利開發等項目,整合項目資金、整合技術、集中力量,發揮資金最大效益,加大葡萄產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內全部安裝滴灌,爭取90%以上安裝鋼架大棚,改造田間操作道路。實現水、電、路暢通,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水平,增強葡萄產業發展的后勁,促進轄區葡萄產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3、建立質量控制體系,保障消費者的產品安全。
質量安全也是市場競爭力,葡萄產區高溫多濕,病蟲害多,生產中普遍存在用藥次數偏多、用量偏大的情形,嚴重影響葡萄果品外觀質量與安全。因此,要探討如何加強從業者自律、栽培上控制、技術上把關,從源頭抓起,不使用無公害葡萄生產禁止使用的農藥,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全面推行生產記錄制度,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大力推行品牌和產地編碼及安全條形碼,逐步實現葡萄果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不斷提高葡萄綜合競爭力。
4、加大機器設備投入,提高栽培和科技水平。
設施栽培具有避免或減輕氣象災害、減少病害、降低農藥污染、提高坐果、防止裂果等作用,是南方葡萄優質、綠色無公害生產最基本和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必須加大政府資金扶持,大力提升我鎮葡萄設施化水平。逐步把葡萄園建成鋼架避雨、噴滴灌為一體的設施栽培模式。同時推廣肥水一體化、控產栽培、減株稀植、規范化生產、冷鏈貯銷技術等適用新技術。肥水一體化可節水、節肥30% ~ 50%,從而節約資源。控產栽培、減株稀植是優質葡萄栽培的必要途徑。規范化生產,即是嚴格按照技術規程規范作業,可以向省力化、省工化栽培發展,減少勞動強度與降低勞動成本。冷鏈貯銷可以提高葡萄新鮮度,延長貨架期,這是發達國家農產品銷售的主要方式。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果品新鮮度要求迫切,且農改超等城市農產品銷售方式的改變,應大力發展冷鏈貯銷體系,在規模化生產基地可以先建一些中小型冷庫,配套研究空氣調節保鮮、濕度控制保鮮等技術。
5、提倡多元化經營,拓寬銷售渠道。
改變“千軍萬馬銷售,無人組織營銷”之局面,在做大產業、打出品牌吸引收購商上門的基礎上,積極倡導農家樂、采摘觀光游等新興消費方式。同時,葡萄可鮮食、制汁、制酒、制干,可以探索引入制汁、制酒、制干等專用品種,興辦莊園、酒莊。結合采摘、嘗鮮、制汁等活動,拓展葡萄生產的功能,增加收益。此外,加強農超對接,鼓勵扶持生產大戶和營銷企業向大中城市設立直銷窗口,充分利用網上農博會、網絡專場等,幫助和鼓勵果農開拓電子商務市場,努力拓寬銷售渠道,進一步擴大消費量。
6、建立利益共體機制,實現產業整體利益最大化。
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和營銷大戶,提高組織化程度,建立農民利益共同體機制,促使彼此孤立、各自為戰的葡萄種植戶,聯合成一個或多個共同利益體系,建立葡萄標準化產業,開發園區群體,共享技術和市場資源,提高產品的檔次,降低經營成本,擴大銷售組織網絡,促進產業發展,實現產業整體利益最大化。
(作者系蔣堂鎮黨委委員)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