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瑯琊鎮浩仁村,一幢幢漂亮的花園式小院拔地而起,一條條平坦的村間道路縱橫交錯。由南至北的數條小溪穿村而過,道路兩邊綠樹成蔭,在綠樹擁簇的生態環境里,孩童們盡情嬉戲,村民在鄉間小道閑庭信步。一個水面潔化、路邊綠化、住宅錯落、小橋護欄、環境優美的美麗鄉村已展現在廣寬的田野上。
浩仁村歷史悠久,前身由寺堂山和橫塘山兩個自然村落遷移至現在的村址。浩仁村落最早建于元朝末年,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相傳“皓滕”是浩仁村最早的古村名,歷史上的皓滕村落曾在周邊村落中很霸道、傲氣、好勝,經常與周邊村落發生事端,當時的衙門縣令對皓滕村很頭疼。后來有一位縣令發現,“皓滕”的村名太霸氣了,多次與皓滕家族頭領磋商,最后將“皓滕”村名改為“浩仁”。從此以后,浩仁村民風好轉,再也未與周邊村落發生事端,相反,相親聯姻、和平相處的風尚延續至今。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浩仁村的這些歷史已經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村民遺忘。最近,隨著浩仁村文化禮堂的建成,浩仁村莊的歷史再次被村民們記起。
今年4月,浩仁村在婺城區委宣傳部的幫助和指導下,投入20多萬元啟動了文化禮堂建設。通過近半年的努力,建成了以“兩堂六廊一館”為格局文化禮堂,其中“兩堂”分別為講堂、禮堂,“六廊”為2個村史廊、勵志廊、文化廊、民風廊、成就廊,“一館”為圖書館。浩仁村的善美講堂設在村辦公樓二樓,可以容納四五十人開展學習教育活動。
浩仁村的“六廊”在村辦公樓前的空地上,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展示本村的歷史文化,讓村民們在茶余飯后美滋滋地看著村里變化,將文化宣傳的“抽象版本”變成生動活潑的“地方版本”。
禮堂由原先的村大會堂翻新建成,有500多平方米,這次翻新進行了內外墻粉刷、鋪設水泥地面、添置了200多張椅子,同時還修復了閣樓,并將“仁、義、禮、智、忠、孝、廉、恥”等祖訓掛在閣樓兩邊,浩仁村還在禮堂里做了30幾個燈箱將村里的主要種植的農作物一一做了展示。
“功能更加全面的文化禮堂不再只是唱戲的場所,真正成為了村民學習知識、休閑娛樂的精神家園了。”浩仁村支書滕勤男告訴記者,重陽節前村里在文化禮堂里搞了一場敬老愛老活動效果非常好,接下去他們除了在文化禮堂里搞一些活動比如唱戲、文藝演出,還會舉辦一些種植養殖知識講座、健康講座,平時禮堂也會開放給村民跳舞排練,讓禮堂發揮最大的作用。
今年53歲的王有田父輩從金蘭水庫移民到浩仁,王有田在浩仁村也已經住了五十多年,但對于村莊的歷史他了解的不多。這次文化禮堂“六廊”的建成后,一有空王有田就會過來看看,從中了解不少村莊的歷史、文化。“浩仁村有很多歷史、傳統文化已經失傳,文化禮堂建設就是將這些散落在民間和口頭傳承中的傳統文化整合起來,讓越來越多的村民知道。”王有田高興地說道。
很多村民們參觀文化禮堂后都驚喜地感嘆:原來我們村歷史這么悠久!更讓村民感到臉上有光的是,村里的長壽老人、先進人物、模范村民、優秀學子這些身邊的人物都上了勵志廊,道德文化建設從此有了可以親近的榜樣。
浩仁村一個民風純樸,村民和諧,尊老愛幼、鄰里互幫、和諧相處,幸福指數較高的美麗鄉村,相信會隨著文化禮堂的建設增添更多的幸福內涵。
![]() |
![]() |
![]() |
![]() |
![]() |
![]() |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