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村大院”、“全家福”的拆除說開去
開了8年的江北“鄉村大院”,營業時間不長但生意火爆的“全家福”……昨天,這批農家樂飯店因為經營場所屬違法建筑,已經全部拆除。這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動真格出重拳痛擊違法建筑的決心,標志著市區“三改一拆”工作正向縱深推進,同時也引來強烈關注。
多數人拍手稱快———“三改一拆”不能凈捏軟柿子,不能因為這些飯店名氣大、生意好就放一馬,要“蒼蠅”、“老虎”一起打。也有人不理解———飯店生意好,說明老百姓喜歡,且充分利用了原先的閑置場所,解決了大量就業,拆了反倒可惜了。
種種說法,乍一聽,似乎各有各的道理。但如果抓住一個關鍵詞,便能撥開云霧見青天,那就是:規矩。
一
規矩是法律、制度、章程、規定,是框框、界限。違反了,或者越界了,就是破了規矩。
違法建筑就是破了規矩,拆除違法建筑是“三改一拆”的題中要義,是為了重新厘清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
先算個人賬和公共賬。就像此次拆除的“鄉村大院”等農家樂飯店,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貢獻,但說到底,最大獲利者是少數人,損害的是社會公平。因為遵守規矩的人,得按規定程序審批用地和建房,或者按市場價格取得營業場所的經營權,成本必然較高。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下,這樣的競爭是不公平的,這樣的社會秩序也失去了公平和正義。
后算小賬和大賬。拆除違法建筑,必然使違法者利益受損,但拆出了城市發展和環境提升的新空間。前者是局部利益,后者是整體利益。
再算眼前賬和長遠賬。“三改一拆”短期內必然會給居民生活帶來一些不便,暫時會損失一些眼前利益。但現在的不便,是為了今后的更加方便;眼前利益的受損,是為了今后更好地發展和提升。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三改一拆”肩負著重要使命:它在還歷史的欠賬,為以前的不守規矩進行校正;它也在重申規矩,叫停新的破壞規矩行為。
二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體現在生活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除了“三改一拆”,今年省、市開展的幾項重點工作,同樣可用規矩來考量。
比如治堵。除了治理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的種種缺陷,更重要的是改變交通參與者的種種不守規矩行為,如果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各自遵守各自的規矩,交通擁堵狀況就會大大緩解。
比如治水。如果企業都將工業污水按規定達標處理后排放,如果居民都能做到不亂扔垃圾,政府部門能按規定完善基礎設施,我們的河流就不會遭到污染,可游泳的河就再也不必苦苦尋找。
比如建設精品城市。如果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部門都按規矩辦事,如果沿街商家都做到“門前三包”,如果人人都按規矩愛護城市,精品城市的建設指日可待。
規矩早已有,處處有。種種問題的產生,是因為我們忘了規矩,或已對破壞規矩的行為熟視無睹。無論是“三改一拆”、“三治一優”還是精品城市創建,首要任務是讓我們重新認識規矩、敬畏規矩,讓守規矩成為一種習慣和自覺。
三
守規矩不僅針對普通大眾,也是對執法部門的要求。如果說規矩是框框,是界限,執法部門就是利齒,要啃掉超出框框、越過界限而獲得的非法利益。執法要嚴。有些人之所以敢破壞規矩,是因為違法成本太低,造成了破規矩者能獲利、守規矩者要吃虧的尷尬,所以執法部門要把規矩立起來、鐵起來、硬起來,做到違規必究、下得了手。執法還要公平。規矩面前人人平等,“鄉村大院”、“全家福”拆了,但還有很多硬骨頭也要啃下,甚至還有更大的“老虎”也要拿下,這樣才能一碗水端平,才能服得了眾。當然,前提是執法部門要做到自身正、自身凈、自身硬。
講規矩更是對領導干部的要求。不可否認,當前,領導指示當規矩、個人意氣當規矩的現象仍然存在,講面子不講規矩、講關系不講原則的現象并不少見。這不僅使規矩變成擺設,更是對規矩的最大破壞。因此,講規矩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領導干部應該成為守規矩的帶頭人、推動者。同時還要強化監督,既保護規矩,守住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也保護領導干部,防止他們從逾越規矩開始逐漸滑向犯罪深淵。
規矩是約束,自然讓人不自在,但共同遵守規矩則會讓每個人都感到舒服。也許,這就是“鄉村大院”、“全家福”的拆除帶給人們的啟示和期待。
(原載《金華日報》11月4日1版,金華日報評論員文章)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