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新獅街道來料加工經紀人張彩群
接收訂單、裝卸貨物、傳授技術、檢驗成品、組織培訓……如今,這一項項來料加工經紀人必須要做的工作,張彩群不知道做了多少遍。
張彩群,曾是新獅街道唐村湯家園自然村的一名普通村民。經過3年多時間努力,她已經成為了優秀的來料加工經紀人,被婺城區婦聯評為2012年度來料加工工作先進個人。
從一名普通村民成長為優秀的來料加工經紀人,張彩群經歷了很多。她說:“我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這份工作上,我要讓村里的所有婦女姐妹們都富起來。”
一個人撐起了一個加工廠
2010年7月,在朋友的介紹和幫助下,張彩群在家里辦起了來料加工點,開始了創業之路。而在加工點成立之前,由于自己的丈夫平時忙于工作而無暇顧及家里的事情,張彩群就只身一人在家料理家務、照顧孩子。因此,在加工點成立之后,張彩群更加忙碌了,不僅要照顧家里,還要忙著打理加工點的事情。
在忙于打理打工點的同時,張彩群一直不忘告訴自己,作為來料加工經紀人,最重要的是對客戶和加工人員要講誠信,誠信是取得成功的根本。每一份訂單,都要保質保量完成。每一份工資,都要及時發放到加工人員手中。
而提高加工人員的加工技術水平,是保質保量完成每一份訂單的關鍵。因此,在工廠里學到新的加工技術后,張彩群都會第一時間手把手把教給加工人員,使他們盡快掌握技術要領。除了要手把手教加工技術,她還堅持在每天下午所有加工人員下班后,檢查每一個金屬配件加工情況,確保沒有質量問題。
在張彩群的努力下,加工點的生意越來越好,訂單也越來越多。現在,張彩群平均每個月都會拿到100萬元左右的加工訂單。今年,在新獅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街道婦聯的幫助下,加工點又拿到了營業執照,成立了來料加工廠,實現了轉型升級。
現在,隨著訂單的增加,張彩群幾乎每天都要加工廠和工廠兩頭來回跑。早上10點30分,她一個人就開著面包車出門了。在她的車上,裝著十幾袋頭一天自己的來料加工點加工完成的金屬配件。11點10分,車子開進了位于金東區嶺下朱的一家工廠內。車停穩后,她便忙著把金屬配件卸下了車。隨后,她又把工廠里新的一批未加工的金屬配件裝上車。等來不及擦干額頭上的汗水,她又開著車往家里趕……
有時,看到妻子忙里忙外,很是辛苦,丈夫就會勸張彩群不要做了。但倔強的張彩群一直告訴自己,既然選擇了來料加工這條路,就要堅持走下去。
樂當村民致富帶頭人
來料加工點的成立,為唐村的中老年婦女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鼓起了她們的口袋。現在,在張彩群的來料加工點里,來自唐村湯家園和唐村兩個自然村的中老年婦女有十幾個人。據了解,加工點在2012年發放的加工費達到了20萬元,一個人一年的工資少則1萬多元,多則2萬多元。今年,隨著訂單的增加,每一個人的工資也隨之增加。根據張彩群估計,今年將發放加工費30多萬元。
“以前啊,除了種地就是在家閑著,現在不一樣了,除了種地還能額外掙到錢。”說起加工點帶給自己的好處,65歲的朱艷茭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在加工點成立之初,她就到這里干活了,現在算得上是這里的“老職工”了。
“在這里干活,時間可以自己安排,不用擔心顧不上家里的事了。”在朱艷茭一旁干活的朱惠花接過話茬,“彩群可幫我們解決了很多難題,哈哈。”原來,加工點并不像其它加工企業或者加工廠一樣,有嚴格的時間規定,而是加工人員可以自由安排。“只要家里有事,就可以隨時離開,工資不會受到影響。”張彩群說,“大家到我這里干活,圖得就是自由、省力。”
今年,為了讓大伙在工作之余能放松一下,張彩群自掏腰包買了嶄新的音箱。“有了這個音箱,姐妹們就可以在下班后一起跳跳舞、唱唱歌了,一整天的工作疲勞也就消除了。”張彩群笑著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