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跳房子、挑小棒、抓石子……近日,記者走進白龍橋小學,發現傳統游戲深受這里小學生的青睞。在課間活動期間,小學生三三兩兩組成團隊,進行PK,歡聲笑語充滿校園。原來,今年9月初,白龍橋小學成立了小白龍傳統游戲社團,把傳統游戲“請”回課間,不僅讓小學生感受到了長輩童年的樂趣,還讓他們在游戲中學會了合作、理解、溝通和寬容。
“像跳房子等傳統游戲簡單而充滿童趣,規則性極強,既讓孩子們鍛煉了身體,又能促進協調力和注意力的發展,是那些電子游戲替代不了的。學校把傳統游戲作為特色文化開展,讓學生主動參加游戲,培養學生的德育、體能、智力的發展和競技意識。”白龍橋小學校長華俊堯表示,傳統游戲進校園帶來的不僅僅是快樂、美好的傳統文化記憶,也有益學生身心發展,打造美好的童年回憶。
“課間10分鐘是班級大互動時間,每組8~9人,1對1進行抓石子、挑棒子PK賽,看最后的總成績定輸贏。”六(3)班學生徐澤宇說,全班52位同學人人參與比賽。“給你捏捏肩、舒展筋骨,下局保準贏對方”、“加油,上次課間輸了,這次得逆襲”、“爭取3連貫,看好你”……除了言語上的鼓勵外,還有“高手”紛紛獻招,“不要肢體接觸,會影響發揮的”、“挑棒子時,除了手的力度要掌握好外,還要有眼力勁,注意棒子的分布位子”……自傳統游戲在六(3)班開展以來,班級氣氛更加和諧、融洽了。以前的課間時間,學生談論最多的就是動畫片、游戲,現在大家一起做游戲、一起嬉鬧,在游戲中體會快樂、感受成長。
作為白龍橋小學開展傳統游戲的第一個試點班級,在傳統游戲“進駐”之初,就受到了六(3)班學生極大歡迎。“在游戲中,我和同學的關系更加好了,還對一些同學有了重新的認識。”學生張泓說,六年級的課業比較緊張,游戲不僅能夠舒緩身心,還能使聽課效率更高。除了提高學習效率外,傳統游戲還讓一些內向的學生敞開心扉,參與到大家的互動中。做過人造耳蝸移植手術的小杜平時比較沉默,課余時間經常待在位子上發呆,自從班級開展傳統游戲以來,小杜的笑聲明顯多了,不僅觀看同學的比賽,還主要參賽。
六(3)班的游戲氛圍,吸引了不少隔壁班級學生串門,傳統游戲在白龍橋小學校園內日益升溫。現在,傳統游戲已成為學生的熱門話題,全校學生人人參加傳統游戲活動。小白龍傳統游戲社團還在金華市紅領巾小社團爭章大體驗、婺城區全面發展好少年紅領巾社團爭獎章體驗等活動中,進行了傳統游戲展示。學校負責人表示,將對傳統游戲進行創新、改良,開展“我的游戲,我做主,傳統游戲創編金點子征集活動”,鼓勵全校學生共同參與。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