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東市街小學全體教師歡聚一堂,開展“新時期教育理念大討論”暨東市街小學婺劇課題啟動動員活動。為提升全體教師的思想認識,活動還特別邀請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張振新教授與會指導。
在大討論上,東小數學老師鄭江帆認為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高教師的素養是關鍵,所以要培養優秀的學生,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要為人師表,熱愛學生,有良好的人格形象,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和社會責任感。
英語老師兼班主任陳玲芝認為我們一個普通的老師雖然無法在大環境之下改變教育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卻可以從自身做起,盡可能地實現班級管理、班級教學中的一視同仁。她以親身實踐為例,闡述幫助每一個學生建立自信,實施溫情教育的重要性。
賈秀軍校長則認為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應該是讓學生學會愛:讓孩子學會愛自己,讓孩子學會愛他人,讓孩子學會愛時間。以愛為基石,所有的教育才可能水到渠成。
……
張振新教授對老師們的發言做了精彩的點評。
他說:教育的本源可分為社會本位和個體本位,教育的智慧通常會在兩個極端之間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身為一名老師,應該常常互換角色,思考這樣兩個問題: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如果這樣,那么,很多的教育現象也許就會發生改變。
關于教育公平,他認為教育公平并不意味著把個別差異大學生培養成同一個模子的學生,而是讓不同基礎的學生得到最優化的發展,把他們的特長發揮到極致。讓每一個學生帶著自信離開基礎教育,這是我們每一個老師應該努力的目標。
關于教育的未來,他認為我們應該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具備國際視野,同時又具有中國情懷的大寫人。所以,一方面,學校要抓好教學質量,追求高效課堂,這也是我們進行“元認知心理干預”課堂教學實踐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學校的辦學還要有特色。東市街小學這幾年一直在進行婺劇進課堂的嘗試。但僅停留在這一步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將婺劇融入到傳統文化的體系中去,把這個課題做實,才能真正地發揮特色教育的巨大作用。
本次“新時期教育理念大討論”暨東市街小學婺劇課題啟動動員活動給全體老師進行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禮,讓大家對于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對于自己的日常教學也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對于學校的發展也充滿了美好的愿景。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