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前草莓主要病蟲害的防治
當前,草莓已進入開花結果期,氣溫也進入了降溫通道。隨著氣溫的降低,大棚草莓的病蟲發生率日趨增加,灰霉病、白粉病、草莓枯萎病、蚜蟲等危害逐漸進入高峰期。為防治草莓病蟲害的發生,確保草莓品質,提高生產效益,建議采取以下技術措施:
草莓灰霉病:主要侵害草莓花瓣、花蕾、漿果及花果梗,還可侵害葉及葉柄。溫度10℃-25℃、相對濕度90%以上是該病發生的適宜條件。大棚草莓一般從12月至翌年4月易發病。開花期是病菌侵染高峰期。
防治方法:①增施有機肥,適施氮、磷、鉀,控制氮肥施用量;②應將栽植密度控制在每畝8000株以內,進行地膜覆蓋,降低棚室內的空氣濕度,注意通風透光;③加強清園,及時摘除老枝葉果與感病花序、病果;④以早期預防為主,藥劑可選用“一熏靈”煙薰劑熏蒸防治,每只標準棚每次3枚,夜間熏蒸,連續3-4次,每次間隔7天;也可選用40%嘧霉胺1000-1500倍液,或50%嘧菌環胺1000-1500倍液,或50%的腐霉利800-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1000-1500倍液等進行防治。一般每7-10天噴藥一次,共2-4次,注意交替用藥。采收前5天停止用藥。
草莓白粉病:主要侵害葉片、果實和果梗,葉柄和匍匐莖很少受害。該病菌侵染適溫為15℃-25℃,低于5℃和高于35℃均不發病,干燥及高濕的條件都可造成病害蔓延。該病在大棚內發病尤為嚴重。
防治方法:①采用抗病品種。②冬季清園,及時摘除老葉及病葉、病果,并集中深埋。③防止偏施氮肥,控制徒長,注意通風換氣,雨后防止過濕。④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及時用藥防治,可用硫磺熏蒸防治法,即在棚內每100平方米安裝一臺熏蒸器,熏蒸器內盛20克含量99%的硫磺粉,在傍晚大棚蓋簾后開始加熱熏蒸。隔日1次,每次4小時,其間注意觀察,硫磺粉不足時再補充。熏蒸器垂吊于大棚中間距地面1.5米處,為防止硫磺氣體硬化棚膜,可在熏蒸器上方1米處設置一傘狀廢膜用于保護大棚膜。熏蒸器溫度不可超過280℃,以免二氧化硫或亞硫酸對草莓產生藥害,如果棚內夜間溫度超過20℃時要酌減藥量。也可在發病初期選用99.1%礦物油乳油300倍液,或50%醚菌酯懸浮劑3000倍液,或62.25%腈菌唑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2500倍液噴霧防治;或5%腈菌唑1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4000倍液進行防治。每7-10天用藥一次,多種藥可交替使用,以防產生抗性。還可用“一薰靈”煙薰劑熏蒸防治,每只標準棚(6米×30米)每次3枚,夜間熏蒸,連續3-4次,每次間隔7天。采收前5天停止用藥。
草莓枯萎病:紅心病、褐心病是草莓的主要病害,老產區發病偏重,是生產上的毀滅性病害。定植后至冬初均可發生,有時外觀上顯不出異常現象,植株呈矮化萎縮狀,下部老葉葉緣變紫紅色或紫褐色,逐漸向上擴展,全株萎蔫或枯死。
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倒茬。選無病地育苗,草莓田要實行4年以上輪作。采用高畦或起壟栽培,盡可能覆蓋地膜,有利于提高地溫減少發病。雨后及時排水,嚴禁大水漫灌。②進行土壤消毒。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氯化苦土壤熏蒸、穴注或滴灌,也可在草莓采收后,將地里的草莓植株全部挖除干凈,后施入大量有機肥,深翻土壤灌足水后,在炎熱高溫季節,地面用透明塑料薄膜覆蓋20-30天,利用太陽能使地溫上升到50℃左右,起到土壤消毒作用。③及時挖除病株,并在開始發病時,每隔10天左右,用50%多菌靈600-800倍液,或58%甲硫·霉威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2500倍液噴霧防治,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等澆灌。連續防治2-3次。采收前5天停止用藥。
蚜蟲:主要危害草莓葉、花、心葉,不僅吸取汁液,使其生長受阻,更大的危害是傳播草莓病毒病。防治方法:在點片發生期選用0.3%印棟素乳油1000倍液,或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0000倍液,或5%啶蟲咪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等噴霧防治。采收前10天停止用藥。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