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16日晚,有著83年歷史的上海蘭心大戲院熱鬧非凡:上海的戲劇專家和戲迷們冒雨來了,上海昆劇團全體演職員來了,上海戲劇學院的師生來了,在上海的金華老鄉來了,蘇州40多個戲迷特地包車趕來了,還有18位香港戲迷和4位新加坡戲迷專程打“飛的”來了……所有人走進戲院都為了樓勝——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一名年僅26歲的武生演員。當晚,《樓勝婺劇折子戲專場》在蘭心大戲院上演,樓勝帶著近年演遍中外的《臨江會》、《斷橋》、《火燒子都》等幾出經典折子,把“文戲武唱”的婺劇特色和婺劇變臉、高臺功、翎子功、十八跌等絕活一一展現給大家,搏得觀眾無數次掌聲,戲迷們舉著樓勝的頭像,呼喚著他們心中的“婺劇王子”!
短短十年,樓勝如何從一個藝校學員,迅速成長為婺劇界的當紅小生,如今又走進上海戲曲舞臺舉辦個人專場并受到眾多“粉絲”的追捧?讓我們一同看看這顆婺劇新星升起的軌跡……
老師和一些親屬都反對他上婺劇班,但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1987年出生的樓勝對戲劇的癡迷來自于童年。他的家鄉是武義縣最南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那時村里常常演出婺劇,他總是擠在小伙伴中間看了一場又一場,然后是癡癡地向往,期待著自已也能成為戲里的一個角色,從星光下走向輝煌的紅地毯,在那上面翻江倒海大顯身手。他說自已那時就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很多電影明星、歌星,我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戲曲界的每一個明星我都很熟悉!
讀初一那年,武義縣第二職校婺劇班(后并入蘭香藝校)到學校招生,一眼就看中了這個長相俊美的孩子。樓勝文化課成績不錯,因此老師和一些親屬都反對他上婺劇班,但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并征得了父母同意,從此走上了心目中那條通向理想的道路。
在許多孩子看來,藝校剛進門的幾十天課程簡直就是“魔鬼訓練”,整天開腿壓腿,不幾天雙腿就會又紅又腫,痛得一步也邁不動。事實也確實如此,在婺劇班的幾年里,“苦”和“累”如同一對如影隨形的伙伴,總是緊緊追隨著這群學戲的孩子,就連好強的樓勝有時也會被弄得痛苦不堪,萌生過退學回家的念頭。2002年他和同學們一起被送到農村劇團實習,那更是一番艱苦絕倫的磨煉:“一年到頭沒坐過一次客車,都是一車行頭,我們不管冬天還是夏天都坐在車背上,有時候坐車坐得腿腳都抽筋了。而且常常在這里通宵演完,第二天馬不停蹄地趕到另外一個地方接著演,許多女學生受不了,跑回家去了”。
一些小伙伴離開了,樓勝卻咬著牙堅持下來,問起理由,他會近似玩笑地說: “讓我去干別的什么都不會,只想鉆研戲曲”。在他的內心,總是執著地堅守童年那個金色的夢想。
![]() |
![]() |
對于好強的樓勝來說,差距往往就是激勵他奮起追趕的動力
2003年畢業后,樓勝考入了向往已久的浙江婺劇團,這讓他十分高興,因為距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蛇M團不久他就發現,劇團大了,藝術要求也更加嚴格,自已距離老師的要求似乎總是隔著千里萬里。
不過對于好強的樓勝來說,差距往往就是激勵他奮起追趕的動力。他更加發奮地努力,虛心向周圍的老師求教,不久就收到了顯著效果。他在《界牌關》中出演的羅通扮相威武,表演生動,在浙江省第三屆婺劇基本功大賽中榮獲學員組銀獎。
初步的成績沒有使他陶醉,反而讓他發現了自已一個近乎致命的弱點——唱功不濟。就在這時,團里決定由他出演《白蛇傳》后半部分的“許仙”,這讓他既興奮又惶恐,因為戲中許仙唱的份量很重,按他現有的狀態,恐怕難以挑起這副擔子。團里及時掌握了他的思想動態,專門派老師加強對他的唱功輔導。他那股不服氣的“犟勁”也來了,每天早早地練功吊嗓,運腔轉氣,經過一番苦練,唱功有了很大提高,很快就勝任了許仙的表演。
就這樣朝著兒時的夢想一步一個腳印地邁進,樓勝的藝術生涯漸入佳境,連續獲得了一系列大獎與榮譽。2008年,由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參與協辦的“婺星爭輝”婺劇青年演員挑戰賽中,樓勝和楊霞云以出類拔萃的綜合實力一舉奪得本次比賽的最高獎項——“婺劇之星”前兩名。擔任本次比賽評委的央視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在他自己擔任制片和主持的品牌欄目《燕升訪談》中,專門為樓勝制作專題播放。
他在劇團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侶
而讓他更感高興的是,他在劇團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侶。他和武義老鄉楊霞云一樣的癡迷戲曲藝術,一起練功,一起排戲,一起研究人物、一起到浙師大學習、一起化妝做頭飾、一起收藏古戲服……愛情很快充溢在倆人共同的心間。
于是在2012“新松計劃”浙江省青年戲曲演員大賽上,就出現一幅這樣既讓人驚訝,更讓人感動的畫面:榮獲冠軍亞軍的竟然是婺劇一對志同道合的伴侶,他們并肩攜手,猶如頒獎臺上一株光彩奪目的“并蒂蓮,”這絕不是一種美麗的巧合,而是關于婺劇美好前景的甜蜜預言。
這些年來,樓勝和楊霞云在青春版《白蛇傳》、《穆桂英》等劇中的出彩表現,已成為金華婺劇的一大亮點,每年數度赴海外進行文化交流或商演。青春版《穆桂英》先后參加了中國京劇節、中國昆劇節展演,在今年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少數民族戲劇會演中,他們雙雙榮獲優秀表演獎。他們還參加了首屆“臺灣·浙江文化節”、第十九屆“澳門藝術節”、第五屆巴黎中國戲曲節、新加坡華族文化節、北京奧運會展演、香港葵青劇院專場演出等活動,于是,樓勝就有了新加坡、香港、蘇州等地的大批戲迷。
去年,楊霞云在上海舉行婺劇個人專場演出并成功獲得第23屆白玉蘭戲劇表演獎榜首,給婺劇界注入極大信心。一直致力培養婺劇新人的“陳美蘭婺劇創作團隊”,一鼓作氣推出樓勝專場,今年再度進軍上海灘,期待更大的婺劇推廣效應。
相信有你們,婺劇會走得更遠!
![]() |
這次在上海的專場演出,除了觀眾的擁戴,上海戲劇界和媒體都給予了大力支持。上海電視臺“七彩戲劇”頻道派出攝制組跟蹤采訪,從婺劇和上海的淵源到婺劇發展現狀及樓勝演出現場,專門制作了一個專題進行報道。上海市戲劇家協會、《上海戲劇》雜志社聯合金華市劇協,邀請了20多名上海戲劇專家召開“樓勝專場藝術研討會”。來自京、昆、越、滬、淮各劇種的藝術家和上海戲劇學院、上海藝術研究所的專家們,幾乎眾口一詞地贊賞樓勝扎實的戲曲基本功,認為他善于刻畫人物,文武雙全,扮相英俊。著名戲劇評論家沈鴻鑫稱贊樓勝天賦很好,真假嗓運用自如,高音上得去,也非常到位,表演更加突出,很多高難度的技藝都能跟人物刻畫結合起來,做到了技、藝、戲三者的有機結合。原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榮文潤稱他為“當今中國戲曲的難度冠軍” :我當了二十幾年的白玉蘭評委,看了過兩千多場戲,我沒有看到過比他技藝難度更大的。上海淮劇團演員何雙林、上海滬劇團演員馬莉莉、上海越劇院演員劉覺則驚嘆婺劇有這么多的表演技巧,還有這么好的一批演員,他們認為樓勝的刻苦和勤奮是他們劇團學習的榜樣。上海文聯研究室主任、《上海戲劇》主編胡曉軍說:以前的戲曲大師把戲當飯、把戲當藝、把戲當命,戲、藝、命在他們的生命軌跡里成為一條直線,有天賦、有藝術自覺、把戲當命的樓勝讓我隱約看到了這條直線,這在當今的文藝青年中太難得了。
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當晚發來的信息也許是對樓勝專場最好的總結:“我想,這不僅是一臺戲,一個劇種和這樣一群人,更是熱愛戲曲的一種精神,那種執著、勤奮、投入、認真、甚至是玩命,感動著、勵志著所有同行人!加油,祝福!相信有你們,婺劇會走得更遠!賀樓勝專場演出成功!”
(所附劇照由浙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