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為婺城區司法局社區矯正科科長,黃玲英一直把社區矯正工作放在心頭。2009年初,社區矯正工作開始執行以來,黃玲英始終保持著對黨的忠誠和對法律的景仰,主動深入群眾,恪守職業道德,嚴格公正廉潔執法。在上級和局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在同志們的積極配合和幫助下,社區矯正和歸正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這是我的責任,我就要盡最大努力做得更好
面對繁重而高壓的工作,黃玲英從不懈怠。2012年3月,《社區矯正實施辦法》開始施行,面對這項全新的工作,黃玲英在人少事多安保壓力大的情況下,主動放棄大量休息時間,積極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矯正執法、指導檢查、協調溝通和科室其他各項工作讓她忙得腳不沾地,也大大充實了黃玲英的生活。“這是我的責任,我就要盡最大努力做得更好!”說起忙碌的工作,她一點也不抱怨。因為她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社區矯正是一項新工作,一切都在摸索中。黃玲英定期組織召開司法所長例會和矯正協理員會議,匯報、分析社區矯正開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爭取把社區矯正工作做得更好。開展法定不批準出境人員通報備案專項檢查,要求司法所開展自查活動,完善漏報人員補報工作。將報備工作提前,矯正人員首次報到即由矯正科工作人員填好報備表,及時報送公安機關,減少了司法所的工作量和漏報率,提高工作效率。
遇到特殊時期,黃玲英更是恪盡職守,竭力保障社會治安穩定,全力做好矯正人員的監管,并時常通過發文、專題會議的形式提前部署好重大敏感時期的工作。今年年初,黃玲英就通過對矯正人員家屬和困難矯正人員發放慰問信、實地走訪慰問等形式,積極開展春節前慰問工作,努力消除犯罪潛在因素,累計制作、發放慰問信500件。這已是連續4年開展此項工作。黨的十八大期間,全區上報重點社區矯正人員28名。面對重點矯正人員,加強排查管控是必不可少的。在此期間,黃玲英開展了社區矯正人員涉及“萬家購物”情況專項排查活動,堅持每天手機區域監管巡查,制定應急方案,成立應急小組,嚴控十八大期間矯正人員外出審批,堅持做好每天“零報告”。
目前,司法局有一套社區矯正工作監管系統,把社區矯正人員納入手機區域監管,以便及時掌握社區矯正人員的日常活動范圍,確保社區矯正人員在規定的區域內活動。為做好手機監管工作,黃玲英嚴格督促科室及司法所每天三次進行手機區域監管巡查,提高手機定位成功率,做好電信溝通,解決手機區域監管系統問題。全年累計開通區域監管手機有278人次。對未納入區域監管手機的矯正人員則要列入嚴管,進行重點管控。
除了手機監管,司法局還積極開展面部、指紋掃描儀軟件的開發,現已通過測試并進入實施階段。在新時期刑罰執行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方法有效實現了社區矯正監管工作從傳統意義上的“人防”管理模式向“人防與技防相結合”的現代高科技管理模式的跨越,促使社區矯正管理逐步走上信息化、科技化和網絡化,從而在技術上防止社區矯正人員脫管、漏管和重新違法犯罪。
![]() |
審前調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程序,它關系到執法的公平公正
面對困境重重的工作,黃玲英卻從未退縮。今年以來我區累計接收審前調查63件,每一份檔案都由黃玲英嚴格把關。在她看來,審前調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程序,它關系到執法的公平公正,也與社會道德、情感息息相關。法院、監獄、公安依據審前調查結果考慮是否對被告人或罪犯適用社區矯正。而黃玲英在負責審查材料。“這很重要,必須非常嚴謹。”黃玲英覺得,每一位被調查者都應該得到公正的處理方案,而她需要更加仔細,不流失任何細節,保證案件公正的審理。
她總是認認真真審核每一份審前調查材料,針對疑難復雜的案件,她還主動參與調查、走訪,細心查證每一樁案件的虛實。“法律是神圣的,懲罰的目的是修復受損的社會關系,挽救失足的人。”黃玲英告訴記者,很多時候,罪犯并不是真正的壞人,也許只是一時沖動犯下了錯誤。審前調查是為了更合理地作出調查對象的處理。一般在以下三種情況下需要進行審前調查:緩刑、管制、假釋。
“法院要根據我們查到的情況量刑,所以必須要確保資料的真實性。”黃玲英說,“我們必須前往調查對象所在社區、家庭調查核實,有時候還不一定見得到人。”為了做好調查,他們常常需要調查對方的各種社會關系,到鄉鎮調查,聯系對方家人,還要到被調查對象所在地的派出所查實,有被害人的也要找到被害者,了解被害人意見,總要走上好幾趟才行。審前調查的結果反饋給法院之后,法院將會結合被調查對象的表現和案情判刑。
針對不同的對象,法院判刑時要按實際考慮。當犯罪者懷孕、精神失常或有重疾時,就需要特殊情況特殊考慮。服刑罪犯施某就是一個例子,施某因故意傷害罪被判入獄。在監獄服刑期間,多次被評為監獄改造積極分子和省改造積極分子。施某刑期過半后,監獄擬對其提請假釋,委托婺城司法局對其開展審前社會調查。經過司法所調查走訪,得知施某父親患有癌癥,迫切希望唯一的兒子能陪在身邊,而村里對施某的評價也較好。但被害人王某的親屬拒絕對施某的假釋問題表態。后經了解,被害人王某正在某監獄服刑。黃玲英得知后,通過多方聯系找到被害人服刑監獄,取得被害人王某意見。被害人王某得知施某的情況后,對施某的犯罪行為表示了諒解,也建議對施某適用假釋。司法局向監獄出具了對施某建議適用社區矯正的意見,并被法院采納。施某得以提前出獄,在父親病榻前盡人子之孝。
只有把事情做公正了,才是對社會上每位公民的公平
法律是公正無私的,從不偏袒某方,違反法律必被嚴懲。雖然我們常常說要寬厚待人,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嚴肅法紀,才會有穩定、安和的生活。黃玲英是個和善、溫柔的女人,但是她同樣有著堅定無比的信念,那就是公正執法,給百姓以安穩的生活環境。
“不管怎么樣,做錯了事情,總是要付出代價的。”黃玲英在工作的這些年里,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見過死不悔改的犯人,也見過誠心悔過的迷途者,不管怎么樣,法律總是毫不動搖的。“有時候會心軟,但是我告訴自己,有因就有果,只有把事情做公正了,才是對社會上每位公民的公平。”就是在這樣的信念中,黃玲英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獲得了司法所工作人員和社區矯正人員的真心敬愛。
塔石鄉某村村民廖某被戴上手銬進入看守所大門的瞬間,才懂得了這個道理,也只在那時候才終于意識到違反社區矯正相關法律制度的嚴重后果。2012年4月,廖某因犯挪用公款罪被婺城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2012年5月8日,廖某到婺城區司法局首次報到后,按照《社區矯正實施辦法》有關規定,廖某本應在三天內到其所屬的塔石司法所報到接受社區矯正,但廖某卻一直未到司法所報到。
“報到的規定是為了讓司法所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管更加有效,保證矯正人員在他該在的地方。”黃玲英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法院判決生效之后,矯正人員就要在10天內到司法局報到,之后還要在其所在地司法所每月報到2次。超過一個月未報到的矯正人員將被依法收監。廖某遲遲不到塔石司法所報到,已屬違法。
塔石司法所社區矯正工作人員一直不見廖某前去報到,又多次催促均無效果,隨即將其報至婺城區司法局。黃玲英得知后,第一時間到塔石了解情況,并和塔石司法所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兩次到其家中下達催報通知書,言明利害關系。但是直到2012年6月25日,廖某才到塔石司法所報到接受社區矯正。
![]() |
這時候,廖某已擅自脫離監管超過一個月,縱使后悔也沒用了。婺城區司法局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向婺城區人民法院提出對廖某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的建議。婺城區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了撤銷罪犯廖某緩刑,收監執行的裁定。“這起社區矯正人員不按照規定報到接受管理,撤銷緩刑并收監執行的案例,讓我印象深刻。”黃玲英說。這對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進一步提高社區矯正人員教育矯正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它有效維護了社區矯正的嚴肅性,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威懾了社區矯正人員。
年初,長山鄉胡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有期徒刑兩年半,緩刑三年。胡某入社區矯正后,一直按時到司法所報到。但胡某的矯正檔案中沒有他今年5月的簽到記錄。黃玲英得知此事,便前往長山司法所,對該情況進行調查核實。經過詢問,胡某本人、長山工作人員,得知胡某期限內本人已到司法所報到,只是正巧沒見到負責人,故而未曾簽到而已。“找到證據即可。”黃玲英表示,只要查實本人確實不存在違反監管規定的故意,這樣的情況也不是不能諒解的。
每一位社區矯正人員都是可教育的,應當教育的
社區矯正是一項刑罰執行活動,也是促使社區矯正人員改變惡習,重新融入社會的手段。近年來,司法局不斷創新矯正形式,促進社區矯正效果的提升。通過積極探索組織開展社區服務,使社區矯正人員在勞動過程中切實矯正不良心理,增強社會責任感,并達到避免重新犯罪、改造成為新人的目的。黃玲英常常為了社區矯正工作忙碌不已,為加強管理,她還與檢察院、法院等矯正辦成員單位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通過查閱檔案臺賬、手機區域監管巡查和詢問社區矯正人員、“5+1”監管小組成員,對發現的問題當場書面提出整改意見及要求。
為了更好地做好社區矯正工作,《社區矯正實施辦法》施行以來,黃玲英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加強對矯正人員違反監管規定行為的處罰力度,及時通報處罰情況。去年,全區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265名,期滿解除矯正的有325名。矯正科自2012年3月起辦理矯正人員首次報到登記418名。除做好審查指導外,她還參與調查涉嫌違反監管規定的矯正人員。對于一些違反監督管理規定的矯正人員,需要予以懲戒的,累計警告72人次,提出建議由法院裁定撤銷緩刑4名。截至去年年底,在管社區矯正人員重新犯罪率都控制在0.5%以內。
社區矯正人員入矯時,努力抓好社區矯正宣告工作,明確告知各項監管要求,包括每月開展一次思想匯報,每月一次談話,每月一次社區服務等。同時,要求各社區矯正人員外出請銷假,工作人員時常開展走訪、家訪行動,做好巡查監管,材料歸檔工作,強化“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建立社區矯正領導聯系點。
不僅如此,為提高矯正人員在刑意識和接受教育監管的自覺性,黃玲英時常聯合區檢察院到司法所開展社區矯正人員集中點驗。對矯正人員進行現場點到,開展社區矯正法律規范教育、案例分析教育。在黃玲英眼中,每一位社區矯正人員都是可教育的,應當教育的。把一個重點監管人員矯正到懂法知法愛法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不斷的潛移默化。
“我們常常舉辦集中教育活動,讓社區矯正人員學習法律法規,還會到監獄開展警示教育活動,請獄警宣傳法制、獄友現身說法。”黃玲英說。他們每季度與金華監獄聯合開展一次“新生之旅”矯正人員警示教育活動。主要針對新入矯的社區矯正人員、平常不服從管理的矯正人員以及被列入重點管控的矯正人員,大大提高他們的矯正自覺性。
“當前的社區矯正工作仍然面臨缺乏執行力、社會知曉率不高、經費緊張等問題,每天的工作量極其繁重,但是我覺得有壓力才有動力,只要堅定信念,沒什么做不成功的!”黃玲英深信,在不斷學習中她必然會越來越得心應手。如今,司法局還常常開展工作人員培訓活動,請浙江警官學院的老師講授如何做好矯正工作。“在學習中進步,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黃玲英告訴記者,“我們所有工作人員一起面對,相信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