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不僅要肩負起教書育人的職責,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還要反映地方高校教師服務基層的意愿和心聲,盡最大努力為婺城社會經濟發展獻計獻策。”婺城區政協委員,浙師大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萬秀蘭如是說。
從事教育事業25年的萬秀蘭,在學術上有很深的造詣,先后在《新華文摘》、《高等教育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專著3部,譯著3部。獲得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學術進步獎1項,浙江省社科聯青年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浙江省高等學校科研成果二等獎多項。
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萬秀蘭還專注于教育行業的發展。她走近基層老師,通過多次的認真調研,了解到目前教育行業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我區農村小學在秋季開學前幾天,不少學校因教師不足,需緊急尋找代課教師。但這樣找來的代課老師不符合《教師法》關于教師的資格要求,并不能較好地保證孩子的教育公平。“農村小學教師編制的計算辦法主要是按照生師比一刀切,農村小學校長并不十分清楚教育局操作的教師編制計算辦法,批準調離教師名單公布時間、新分配至學校的畢業生名單下達時間太晚等都是造成此現象的原因。”萬秀蘭說。
“我區小學教師編制的制定,原則上既要堅持統一的標準,也要更充分地考慮特殊情況。”萬秀蘭說,她建議政府要避免山區學校正式教師實際上的不足,還要召集農村小學校長就學校編制問題進行討論和協商。讓他們知道教育局的計算辦法,也給他們申訴特殊情況的機會。只有教育局和學校彼此多溝通,信息傳輸渠道通暢,才能減少一些工作上的失誤和滯后。
萬秀蘭建議,教師調離和畢業生來校名單的確切公布時間,能提前的應盡可能提前,避免讓學校措手不及,讓學校有足夠的時間來選擇比較好的教師。此外,萬秀蘭還建議對于不可避免地要臨時聘請的代課教師,教育局應設立專門項目,予以適當形式的培訓、指導和專門的考核。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