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午一時許,記者來到位于金華市婺江西路的家良冷凍廠,冷凍廠是上世紀80年代的建筑。走進廠長張家良的辦公室,記者為眼見的一切略感詫異:沒有盆景,沒有空調,沒有電腦,有的只是一個文件柜和兩張辦公桌,“辦公室能辦公就好了,不需要太多裝飾,做事要實在、做人要低調、生活要節儉。”張家良坦誠地告訴記者。
張家良經營企業多年,心中牢牢惦記著金華的發展。“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他認為,“趕超崛起”的號角已經吹響,金華想發展,慢不得、坐不住、也等不及,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要有良好的形象、時代責任感和參政議政的使命感。去年婺城區召開的政協會議上,張家良提出了《關于市區婺江西路道路河盤橋路整治的建議》、《關于增加工貿街、婺江西路段公交車運行布局的建議》以及“關于婺江西路延伸的建議”三項重要提案,得到了區政協的充分認可,其中《關于市區婺江西路道路河盤橋整治的建議》已被區政協采用。“實事,就是不分大小、不分輕重、遠離私人,將眼光投入到城市發展中去。”張家良認真地說,事實上去年他共收集整理了十多個提案,最后結合實際情況,提交上去的只有三個。
如何更好收集和整理提案?這離不開張家良身上的一本貼身備忘錄。他喜歡看報紙和電視,看到關于城市發展建設有關的事,他會寫在本子上;他喜歡和朋友、老百姓熱談,聽到關于城市發展建設的建議,他會寫在本子上;他喜歡思考,想到關于城市發展建設的點子,他也會寫在本子上。他告訴記者,提案收集必須要做到無微不至觀察、認認真真記錄,最后還要不厭其煩地進行整理和分析。
張家良表示,他準備在今年區政協會議上提交《關于婺江防洪清淤的建議》、《關于婺江河堤美化的建議》等提案。記者細觀張家良整理提案中的工作重點,無不是切切實實為金華的發展而準備。“提案能不能得到采納,是否實用,這關系到金華的發展前景和未來方向,我還將不斷努力。”張家良說。
“我不僅是名商人,更是一名政協委員。”張家良堅定地說,既然身為政協委員,那就要有積極參政議政的意識,善于觀察社會現象的銳眼,服務政府和群眾的行動,這不僅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