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堅持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大提出,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
政協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具體體現。政協組織中的廣大基層政協委員是來自社會各個方面和各個界別的代表人士,充分體現了“從群眾中來”的特點;他們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充分體現了“到群眾中去”的特點;他們與人民群眾緊密相聯,聽民意、體民情、達民愿,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特點。說到底,政協工作就是群眾工作。
在2013年11月6日全省政協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夏寶龍指出,各級政協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民本宗旨和一線意識,充分發揮“協商、監督、咨政、民意、統戰、群眾工作”六大機構功能,以一線的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履行職責,以積極探索的勇氣推進政協工作創新發展,不斷提升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為此,我們要牢固樹立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工作理念,把群眾路線貫穿于政協履職的全過程,尤其要重視發揮好廣大基層政協委員的群眾路線優勢,發揮好政協委員主體作用,致力于服務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努力提升政協履職的一線工作成效。
一、充分發揮基層委員“身份聯群眾”的優勢和作用,進一步搭建政協履職踐行群眾路線的快車通道
深入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人民群眾是我們黨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力量和智慧的源泉,也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基石。廣大基層政協委員大多都來自生產或行業的一線,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最了解基層情況,聽得到真話,了解得到實情。要充分發揮好廣大基層政協委員身份聯群眾的優勢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搭建政協履職踐行群眾路線的快車通道,打牢政協工作的群眾基礎,做群眾的貼心人、知心人、代言人。
1.緊密聯系群眾,走進基層訪問民情。組織廣大基層政協委員積極開展“三進三聯三促”活動,經常深入企業、社區、鄉村,到一線去了解企情、鄉情、村情、民情;主動接近田間地頭,到基層傾聽農事、民事、家事;躬身走進農戶鄰里,記錄所見、所訴、所思。從加強與群眾的聯系溝通中,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時反映群眾所想、所盼、所愿。
2.增進群眾感情,深入實際傾聽民聲。進一步深化和完善主席聯系常委、常委聯系委員制度,探索建立委員聯系群眾制度,通過“365天天政協委員”機制、“委員工作室”和“民情信箱”等方式,引導廣大基層政協委員自覺把群眾當家人、把群眾來訪當家訪、把群眾事情當家事,使履職、建言、立論更好地做到知民情、達民意、順民心。
3.站穩群眾立場,貼近群眾關注民生。圍繞教育均衡、擴大就業、食品安全、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熱點問題,組織廣大基層政協委員開展協商、調研、視察、監督等各項履職活動,努力在關注民生政策的落實上做到政治協商有方,在改善民生問題的解決上做到民主監督有力,在服務民生事業的發展上做到參政議政有效。
二、充分發揮基層委員“工作接地氣”的優勢和作用,進一步提高政協履職服務科學發展的深知灼見
圍繞中心,服務發展,是人民政協的工作原則和要求,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履職就跟進到哪里。廣大基層政協委員大多是在經濟和社會建設中有真才實學和豐富經驗的人才,能夠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最原始的素材、最有力的依據。要充分發揮好廣大基層政協委員工作接地氣的優勢和作用,著力提高政協履職服務科學發展的深知灼見,才能把參政參到點子上、議政議到關鍵處、建言建到要害點。
1.圍繞發展集智立論。利用廣大基層政協委員工作在一線、創業在基層的身份和優勢,開展接地氣式調研,力求掌握第一手資料,發現真實問題,找到務實有效的正確方法,真正做到問需于民集民智、問計基層立實論,使政協建言獻策更好地“助發展”、黨委政府決策更好地“切實際”、婺城改革發展更好地“惠民生”。
2.服務發展建言獻策。緊扣婺城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宏觀性、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問題,運用協商議政、視察調研、咨政建言等活動形式,組織廣大基層政協委員積極開展“我為婺城發展獻一計”活動,立發展之論、建發展之言、獻發展之策,切實發揮好“人才庫”和“智囊團”作用。
3.參與發展創新創業。注重引導廣大基層政協委員充分發揮在各行各業中的排頭兵和帶頭人作用,認真落實好“五好五表率”、“五個一”創先爭優活動的各項內容和要求,愛崗敬業、積極進取,創新發展、建功立業,追求一線作為,創造一流業績,為促進婺城科學發展、趕超發展盡主人翁之責任。
三、充分發揮基層委員“影響在一線”的優勢和作用,進一步展現政協履職助力民生和諧的真功實效
人民政協是大聯合、大團結、大和諧的組織,在協助黨委政府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方面有著強大正能量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廣大基層政協委員是社會各領域、行業、階層、團體的代表,人民群眾對政協委員的身份認同、角色定位有一種自然的親近感。要充分發揮好廣大基層政協委員影響在一線的優勢和作用,促進做好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溝通、調解、緩沖和矛盾化解工作,才能進一步展現政協履職助力民生和諧的真功實效。
1.多做凝聚人心、增進團結的工作。充分發揮廣大基層政協委員在團結各界、凝聚人心方面的優勢和作用,讓群眾通過政協委員了解黨委政府,黨委政府通過政協委員聯系群眾,讓政協委員凝聚力量支持黨委政府,黨委政府通過政協委員集納民智,最大限度地把各階層、民族、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的思想和信念引導到發展上來,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發展上來,為兩富現代化中心城市核心區建設提供力量支撐。
2.多做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引導廣大基層政協委員積極當好政策宣傳員、群眾聯絡員,充分發揮網絡民聲窗口、委組信息員作用,及時為黨委政府傳遞“保真”民意,架好黨委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促進政聲與民聲有效連接。深化政協委員參與信訪接待和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協助黨委政府做好群眾工作,做好協調關系、化解矛盾、增進團結、維護穩定的工作,為區域發展創造一個安定、團結、和諧的社會環境。
3.多做順乎民心、惠及民生的工作。組織廣大基層政協委員熱心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利用各自的專業特長、資源優勢,回報社會、服務群眾,借助專門委員會與山區貧困鄉結對幫扶、“五送五服務”等活動平臺,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為民服務活動,如支持新農村建設、為山區發展送項目、扶助弱勢群體等,開展愛心助學、文化進村、衛生下鄉、法律服務、扶貧幫困等活動,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真正做到解民憂、助民富、促民生。 (作者系區政協主席)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