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是婺城推進趕超發展、致力跨越提升的核心引擎。如何謀劃好“做大工業總量、推進轉型升級、優化發展環境”三篇文章,是婺城致力“工業強區”戰略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結合我區工業發展實際,堅持走總量與質量相結合、規模與效益相結合、內涵與外延相結合的擴張之路,是推動婺城工業經濟實現新跨越需要努力的方向。
轉型升級是主線
婺城發展工業起步較遲,要實現工業提質增效,必須堅持以創新作為加快企業成長的主要手段,不失時機地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不斷集聚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力,以科技創新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一是加快建設科技創新支撐服務體系。重點圍繞我區汽摩配、五金工量具、電子信息三大主導產業,統籌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推進轉型升級。二是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對于醫藥化工、包裝彩印等傳統產業,加快推進以政府為導向、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的政產學研合作體系,實現技術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融合,加快企業轉型升級。三是以“五水共治”為抓手,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全力開展工業企業“清閑促產”和“四破”專項整治行動,建立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續的資源要素配置機制,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集聚發展、融合發展、協調發展,著力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在發展中促轉型,在轉型中謀發展。
做大總量是前提
當前,千方百計擴大工業總量,仍是婺城工業的首要任務;實現總量擴張是婺城工業在全市力爭上游的首要條件。而這要從產業、政策、要素和招商引資四個層面實施總量擴張,構筑婺城工業立體化、多層次產業體系,為做大我區工業總量提供有力支撐。
一要做大產業。堅持“3+5”產業發展戰略,圍繞培育壯大汽摩配、五金工量具、電子信息等三大主導產業,進一步強化支柱產業的支撐作用;改造提升醫藥化工、紡織服裝、新型建材、食品加工、包裝彩印等傳統產業,在整合資源、延伸鏈條上狠下工夫,進一步放大全區傳統優勢產業的優勢。二要完善政策、扶優扶強。要完善扶優扶強政策,推行以企業畝產效益為核心的綜合評價體系,著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巨型企業和總部企業,加快形成產業集聚、梯度發展的企業集群。同時統籌做好“深化經濟轉型提升年”各項工作,全力實施“個轉企”、“小升規”、“下升上”等工程,促進工業提質增效。三要整合資源、拓展空間。始終把加快園區開發建設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緊緊抓住黃土丘陵低丘緩坡綜合開發試點的機遇,爭取在賓虹西路產業帶白龍橋鎮和蔣堂鎮之間開辟一個新的工業發展平臺,著力打造規模大、創新強、產業能級高的工業發展平臺;同時充分發揮6個鄉鎮工業功能區的重要節點作用,整合資源要素,狠抓擴容提質,進一步提升鄉鎮工業功能區開發建設水平,實現園區與鄉鎮工業功能區產業平臺的互補、均衡發展。四要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重點加強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優勢產業的招商,加大對接央企、浙婺商和世界500強企業的力度,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區的特色優勢產業。
創優環境是保障
如今,區域之間競爭已經從比區位、比資源向比環境、比服務轉變,歸根到底是發展環境特別是軟環境的競爭。誰能在創優環境上搶先一步,誰就能在發展上搶占制高點。今后一個時期,必須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推行“保姆式”一站服務。
一要大膽改革創新,著力營造優良寬松的政策環境。要吃透和用好政策,積極主動爭取政策,解放思想用足政策,最大限度挖掘政策的“含金量”。二要著力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堅持圍繞發展工業經濟優化行政服務,提高行政辦事效率和質量,為企業營造高效、便捷、公正、透明的發展環境。三要加大宣傳力度,著力營造重商輿論環境,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服務婺城發展”的理念,尊重企業家,關愛企業家,在全社會營造“親商、利商、敬商、悅商”的濃厚氛圍。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