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農村設立投放點●呼吁農民“隨手帶回、定點投放”
當前,婺城“五水共治”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在清理河道、渠道過程中,筆者發現,很多靠近農田的河道、水渠邊都會出現農藥瓶(罐、袋)。這些瓶瓶罐罐都含有農藥殘留物,不僅污染水源、周邊環境,還暗藏著安全隱患。
田間地頭,廢棄農藥包裝隨處可見
筆者調查、走訪發現,在婺城農村,農藥瓶(罐、袋)隨意丟棄現象十分普遍。田間地頭、道路上、溝渠內,只要留心觀察,都可見到各類農藥瓶(罐、袋)的身影,有些地方甚至新舊交雜,聚集成堆。
在白龍橋天姆山村附近的一塊農田里,農民老李告訴筆者,農藥用完了,包裝自然隨手扔掉,這已經是農民幾十年的“老習慣”了。“現在還好,農藥包裝都是塑料的,扔了雖然不容易爛,卻比玻璃瓶安全些。早年的時候,農藥大多裝玻璃瓶。那時候,農民耕田、除草時被玻璃碎片扎破腳底的事時有發生。”老李說。
在瑯琊鎮泉口村下溪畈,記者同樣發現了不少廢棄的農藥包裝。對此,村民金小云說:“農藥瓶有毒,空瓶沒人回收,農村又沒有專門的收集處理點,加上大多數人都圖方便,自然就用哪里丟哪里了。”一位經常在雅畈、長山鄉鎮境內的水庫、水塘釣魚的市民倪先生也表示,他經常在魚塘、山塘,甚至水庫庫尾看到廢棄的農藥瓶飄浮著,“估計是大雨時從上游或岸邊沖進來的”。
農藥包裝污染環境,建議納入城鄉垃圾處理系統
針對農民隨手丟棄農藥包裝的現象,經營農資商店多年的戴先生頗感痛心。他說:“農藥包裝‘隨手丟’對人體有毒害,對農村土地、水源也有污染,這樣的現狀需要引起整個社會關注和重視,以盡快、徹底改變。”據戴先生介紹,幾年前他就意識了這個問題,曾通過自家商店搞活動,以贈送噴霧器的量杯、噴頭等形式,定點回收廢棄農藥瓶。沒想到,村民大多嫌麻煩,不愿為幾角幾分錢而特意收集或保留農藥瓶,甚至還有村民對此嗤之以鼻。最終,因活動成效甚微,戴先生只能放棄了。
面對筆者,戴先生誠懇地說:“現在,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對環保越來越重視,還全力開展了‘五水共治’工作。我希望借這樣的機會,讓更多人重視廢棄農藥包裝的處理問題。比如,在村委會設回收點,再由政府定期統一回收;進行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環保意識等等,爭取讓婺城田間地頭的廢棄農藥包裝早日消失。”
對此,婺城區農林局農技推廣站相關專家也認為,農民應該知道農藥包裝內的殘余一旦滲透到土壤,會產生土壤、水體污染;而一些塑料薄膜包裝往往不可降解,破壞土壤結構,影響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環境。因此,廢棄農藥包裝等垃圾對環境產生的毒害較大。他建議,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的安全意識、環境保護意識;其次要在田間建立農藥廢棄物收集池或放置農藥瓶回收桶;第三,可以考慮把農業、農村垃圾處理納入城鄉整體垃圾處理系統中去,從整體上進行整治,解決問題。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