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唱歌比賽、廚藝展示、爬山燒烤……
國際婦女節是婦女創造歷史的成果,也見證了婦女為爭取與男性平等所走的漫漫斗爭之路。近百年來,隨著婦女身份、地位的改變和提高,這個專屬于女同胞的節日意義早已超然于平等、權益之上。
今年的“三八”國際婦女節依約踏著春天的腳步而來,女市民和女網友們在計劃今年過節活動的同時,也不禁憶起這些年,她們所親歷的“三八”節。
雜醬面館老板娘杜玲全——
![]() |
“三八”婦女節成了姐妹聚會的日子
在上世紀70年代,過了飯點,市民要找個吃飯的地方不那么容易,那時候,整個市區只有20多家大飯店,而且都是國營和集體所有制的,沒有私人小飯館,街上連個餛飩攤都找不到。1979年,剛過17歲的我就來到一家集體制飯店工作,每天8小時工作制,工作第一年工資14元一個月。“三八”婦女節對于當時的我來說,還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90年代開始,金華市區進行“兩街”改造,到了2000年,單位就申請了破產,為了養家糊口,我與丈夫在市區雅堂街開了一間小小的雜醬面館,沒想到,這一開就是二十多年。如今,在我店里吃面的客人,十個里面有七個半是老客。以前在飯店燒面,配料只有筍丁和肉末,等我自己開了店,聽客人說花生好吃,我就備好花生配料,有的說豆腐干好吃,我就加一點豆腐干,慢慢地,就形成了如今的獨特風味。
我家是個名副其實的女兒國,有姐妹6個,雖有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但我們姐妹6個卻很少有磕絆,從小感情就很好。平時我的店里缺人手,只要打個電話,大家都會忙里抽空來幫忙。
也不知從何時開始,“三八”婦女節成了我們姐妹幾個大聚會的日子。記得有一年“三八”婦女節,姐妹幾個一大早就聚在一起,先去看了一場愛情電影,直到電影結束,我們還沉浸在浪漫的電影情節中,重溫著愛情的美好。之后便一路驅車來到北山,大汗淋漓地爬山登高,好不暢快。
自己開面館后,我跟丈夫就一直實行輪班制,一人休息,一人看店,仔細算了一下,今年的“三八”婦女節剛好我值班,看樣子要泡湯了,但我的好姐妹們早早就說要陪著我一起看店,今年還是要一起過“三八”婦女節。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