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聯杯——殘疾人勵志獎”
1.李紹明,男,1959年出生,乾西鄉幸福村人。因小兒麻痹癥右腿落下殘疾,憑著個人的韌勁和不怕苦的精神,身殘志堅的他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不斷打拼,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2007年,李紹明開始了苗木種植,腿腳不便的他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由于剛開始沒有經驗,他還要四處“求教”,并報名參加了苗木種植培訓班,肯吃苦、善鉆研、勤管理的李紹明,種植出來的苗木比別人都要好,從來不用擔心銷路,而且價格也比別人的要高。如今的種植規模從幾畝發展到現在50多畝,他成了當地有名的創業致富能手。這時,李紹明把目標關注到了如何帶動村民共同致富,他主動幫助周圍的苗木種植戶,無償為他們提供生產技術、產品銷路等各種服務。
2.陳柏平,男,1978年出生,乾西鄉湖頭村人。7年前的一場車禍讓他失去了一條腿,但他并沒有被現實打敗。2010年,陳柏平參加了市第四屆殘運會,在男子氣步槍立式比賽和飛鏢比賽男子立式組中均獲得第一名。隨后,他順利入選省殘疾人射箭隊,為了盡快掌握射箭技巧,熟悉比賽規則,他孤身在杭接受集訓,放棄休息時間和節假日,不斷給自己增加訓練強度。在征戰全國第八屆殘運會中,陳柏平為浙江代表隊奪得了射箭復合弓團體銀牌,射箭男子站姿組單人、雙人銅牌的好成績。陳柏平沒有止步于此,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說,要在2014年第九屆殘運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要去參加世界射箭錦標賽、殘奧會,“我還想再拼幾年,因為這是我的事業,我的夢想。”他如是說。
3.陳立姣,女,1963年出生,竹馬鄉姜衙村人。一位中年婦女一手端著碗,一手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向躺在床上的丈夫喂飯……此情此景,已是司空見慣。可這三年來飽含的萬般艱辛和無限心酸,只有陳立姣自己才知曉。2011年,丈夫在務工回家途中遭遇車禍,變成了植物人。家中的頂梁柱倒了,所有的積蓄都花在了給丈夫看病中,負債累累。“給我好好活下去,再大的困難我也能承受,家務、農活,還有照顧你,都有我。”勤勞賢惠的陳立姣硬是挺了過來,雖然她自己也是肢體四級殘疾。這些年,陳立姣一直陪著丈夫不離不棄,每天堅持為他擦身、翻身,時不時跟丈夫說話,她堅信丈夫能聽見聽懂,總有一天會好起來的。
4.馬仁增,男,1953年出生,雅畈鎮二村人。6歲時一場意外造成肢體三級殘疾,雖然身有殘疾,但馬仁增從小就立志要做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條件,1985年,馬仁增用積蓄加上借來的錢,買來了一頭奶牛。他養奶牛比一般人更用心,從喂養、到治病、接生等,都是親歷親為。經過長期的摸索,他還調配出了混合飼料,不但產奶量高,對奶牛體質也有很大改善。隨著事業的發展,馬仁增帶著周邊的殘疾人一起飼養奶牛,在他的精心幫助和傳授下,先后有10位殘疾人飼養起了奶牛;在招聘員工時,他也盡可能優先安排殘疾人,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自食其力。馬仁增的奶牛場被評為婺城區殘疾人扶貧基地。
5.金紅波,男,1976年出生,雅畈鎮三村人。高中畢業后,年僅18歲的金紅波到父親經營的彩砂涂料廠當學徒,雖然手指部位有殘疾,但干活的時候絲毫沒有任何懈怠,吃苦在前,享樂在后,腳踏實地的他一干就是10年。他28歲時,父親退休,金紅波接手經營,踏實、堅忍和愛思考的他并不滿足于小作坊式的涂料生產,他果斷地改行做起了與涂料相關的外墻裝飾業,并于2007年成立了婺城區紅波建筑涂料裝飾部,成功地與金華茂新、冠達等數家知名房地產企業開展業務合作。在金紅波的帶動下,雅畈不少勞動力紛紛投身涂料裝飾,雅畈人成為了金華城市建設涂料施工的主力軍。目前,跟隨金紅波出來在金華做涂料施工的雅畈人就有數千人之多。
6.葉林森,男,1962年出生,安地鎮方麻車村人。本是一個靠山吃山的農民,但多年的不懈拼博,他成為了上海石品景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在上海、金華擁有超過1000平方米的“奇石館”。1995年,肢體四級殘疾的葉林森來到上海打拼,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和石頭結下了不解之緣。做“奇石”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還要有獨到的眼光,甚至要有充分的想象力。為了能夠找到最好的石頭,他拖著不方便的腿,只身前往內蒙古的戈壁灘、廣西的深山老林、遙遠的緬甸去挑石頭。“無論做什么都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就像玩石頭,要細細地琢磨。”20年的賞石、玩石經歷造就了他堅忍、豪爽的個性。
7.梁樟鳳,女,1967年出生,沙畈鄉回坑村人。30歲那年,一場意外切斷了梁樟鳳右手的兩根手指,她一度意志消沉,但看到丈夫一人辛苦為家日夜奔波,她最終選擇了重新振作。1996年,梁樟鳳從親朋處借錢開始種苗木,由于經驗缺乏,桂花樹存活率不高,效益很差。雖然第一次創業失敗了,但梁樟鳳沒有放棄,她又嘗試著種植紅豆杉,開始了第二次創業之路。這次,她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在她的悉心管理下,紅豆杉種子發芽率竟然達到了90%,后期長勢也很好。如今,規模擴大了,梁樟鳳已種有紅豆杉30畝,還培育出各種規格的紅豆杉盆景。梁樟鳳用她堅實的腳印踏平了崎嶇坎坷,終讓創業之花悄然綻放。
8.章祝軍,男,1966年出生,塔石鄉下淤村人。20多年前在外打工時,章祝軍不幸被砸傷了雙手導致三級肢殘,左手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右手也斷了兩根手指,但他并沒有放棄自己,身殘志堅的他決定回到老家自己創業。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拼搏精神,他的養豬場越辦越大,還幫助起了其他殘疾人,免費提供種豬。2009年,他在塔石鄉680多米的高山上承包了350畝土地,又開始了香榧種植。因為肢體的殘疾,他的創業之路倍加艱辛。如今自己致富了,他不忘給其他村民、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給有創業需求的人提供低價的香榧苗,并給予免費技術指導和銷路引導。2010年他注冊了金華市云中香榧合作社,2012年被省慈善總會授予“浙江農信慈善基金”農田造血扶貧基地。
9.倪俊華,男,1982年出生,長山鄉石門村人。2003年的一場意外造成雙腿高位截肢,面對困境,倪俊華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在父母的支持下, 2004年他創辦了俊華養豬場,先后投入120余萬元,使豬場迅速發展壯大,年出欄數可達3000余頭。2005年,倪俊華被授予婺城區“殘疾人自強模范”稱號。在豬場里,他還安置了6名殘疾人員工,解決了他們的生活問題,豬場被評為“市級殘疾人扶貧基地”。2010年,俊華養豬專業合作社成立,共有30戶社員加入,推動了當地養殖業的發展。同時,倪俊華成為了大北農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綠色巨農預混料的經銷商,更好地服務著當地的養殖戶。
10.王鐘忠,男,1967年出生,羅埠鎮人。21歲大學畢業后,他一直從事教育事業。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993年,王鐘忠患上一種叫“肝豆狀核變性”的疾病,全身會不受控制地顫抖。雖然該病需終身服用藥物,難以治愈,但王鐘忠并沒有向病魔低頭,他一邊與疾病斗爭,一邊克服困難爭取重返講壇。由于身體原因,工作上,他要比其他老師付出更多的汗水,可喜的是:輔導學生競賽均取得可喜成績,所教的科目成績均居全鎮榜首。他的一言一行,贏得了師生和社會的一致好評。2013年,他被評為婺城區身殘志堅好老師、金華市第六批十佳殘疾人人才和金華市師德楷模。“我沒有其他奢求,只希望能一直教書。這是讓我感到最幸福的事。”王鐘忠說道。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