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財政績效管理 完善公共財政體系
——婺城區財政局局長傅得樟就績效管理答記者問
為進一步推進政府績效管理和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近年來,婺城區財政局大力推進財政績效管理工作,此項工作的開展對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預算績效管理,日前,婺城區財政局局長傅得樟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什么是預算績效管理,實行預算績效管理具有什么樣的意義?
答:預算績效管理是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以支出結果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模式。它是一個由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跟蹤監控管理、績效評價實施管理、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和應用管理共同組成的綜合系統。
預算績效管理強化政府預算為民服務的理念,強調預算支出的責任和效率,要求在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的全過程中更加關注預算資金的產出和結果,要求政府部門不斷改進服務水平和質量,花盡量少的資金、辦盡量多的實事,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使政府行為更加務實、高效。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有利于: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增強單位支出責任;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優化公共資源配置;節約公共支出成本。
問:預算績效管理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什么?
答:按照加強政府績效和預算績效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以績效目標為基礎,以績效跟蹤為主線,以績效評價為手段,以結果應用為保障,以改進預算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節約行政成本、提高公共產品質量和公共服務水平為目標,覆蓋所有財政性資金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按照公共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要求,緊緊圍繞財政中心工作,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績效目標為導向,以績效評價為手段,以(部門)單位為主體,逐步構建“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
問:什么是績效目標,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在實施中應符合哪些要求?
答:績效目標是部門(單位)使用財政資金計劃在一定期限內達到的產出和效果,是預算編制和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一般以量化的數值或比率來表示。部門(單位)在編制預算時,應明確項目績效目標,并盡量予以細化。預期提供的公共產品及服務,包括產品和服務的數量目標、質量目標、時效目標、成本目標以及服務對象滿意度目標等;項目支出預期效果,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和可持續性影響等。
績效目標要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部門職能及事業發展方向,并與財政支出范圍、方向及效果緊密相關;績效目標應從數量、質量、時效和成本等方面進行細化,并盡量以量化為主。不能量化的,可采取定性方式分級分檔設置;績效目標的制定,要經過科學論證和調查研究,且又要符合客觀實際。
問:如何實施績效評價?
答:一是開展績效自評。部門要及時組織對本部門及所屬單位財政資金的產出和結果進行績效自評,重點評價產出和結果的經濟性、效率性、有效性以及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同時,應對本部門和所屬單位自評工作和自評報告進行審核,將績效自評報告及時報同級財政部門。二是實施自評抽查。財政部門要加強對績效自評工作的指導和檢查,采取組建專家組、委托社會中介機構等方式,有針對性選擇一定比例的績效自評項目實施抽查,重點抽查預算部門績效自評工作情況和自評結果的真實性、合理性。三是組織重點評價。要選取社會影響較廣、與民生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項目,組織實施重點評價。在此基礎上,穩步推進基本支出績效評價、整體支出績效評價,積極探索財政扶持政策績效評價和財政綜合績效評價。
問:如何應用績效評價結果?
答: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是績效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并取得實效的關鍵環節。我們設想,要大力加強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力度,大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資金安排等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績效評價結果反饋整改制度,及時將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到預算單位。預算單位要根據績效評價結果,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改進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規范支出行為,降低支出成本,增強支出責任。將評價結果與預算編制有機結合,把績效跟蹤和評價結果作為安排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另一方面,部門要定期向同級財政部門提交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總結,說明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情況、支出績效狀況、存在問題、糾正措施和下一步工作重點。財政部門要向同級政府報告預算績效管理綜合情況和重點項目績效評價結果,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要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有關規定,逐步提高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將績效評價結果尤其是社會關注度高、影響力大的民生項目和重點項目支出績效情況在一定范圍內公開,接受社會監督。要按照“誰用款、誰負責”的原則,逐步建立績效問責機制,對在預算管理中,由于預算績效管理未達到相關要求,致使財政資金配置和執行績效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或規定要求的有關部門及其責任人員實行績效問責。對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中發現的財政違法行為,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