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滕光榮:
曾幾何時,“寧要城市一張床,不要鄉村一間房”的觀念正悄然改變。不少年輕人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徘徊、猶豫后,放棄對大城市的苦苦堅守,開始將就業的目光轉向廣闊的農村,滕光榮就是其中一名典型的回農村創業的年輕人。2008年,他和父親創辦了金華市綠田糧食專業合作社,在農村舞臺上,他用年輕人的青春和熱血,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新天地。去年,滕光榮又申請注冊了金華市浩仁家庭農場,因為他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建一個生態家庭農場。
近日,記者在瑯琊鎮浩仁村見到滕光榮,襯衫、西褲、皮鞋,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更像是一個白領。一番交談,不禁讓記者對這位與自己相鄰相仿的滕光榮肅然起敬。
他從小就是家里的正勞力
1983年,滕光榮出生在瑯琊鎮浩仁村的普通農戶家里。一個標準的“80后”青年,名字卻像“60后”、“70后”,這不禁讓人感到好奇。“當年我爸爸和叔叔先后參軍入伍,這在村里是十分光榮的,所以我出生后家人就幫我起名叫光榮。”滕光榮笑著說道。
因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滕光榮小時候就跟著家人種地。上小學時,滕光榮的父親身體不好,不能干重活,家里的六七畝地都是由母親和滕光榮耕種。“那時候,別的小伙伴放學到處玩耍,我就跟著媽媽下地干活,種田時我負責拔秧,拔好后挑到其他田里給媽媽種。從小我就學會了不少農活,上小學的時候村上的人都說我是家里的正勞力。”滕光榮說,“正是那時候的經歷讓我與種田結下了不解之緣。”
小時候的這段經歷不僅培養了滕光榮吃苦耐勞的品質,也讓他養成一個特殊的愛好——沒事就到田間地頭轉轉,看著田里的莊稼長勢,那感覺比參加任何娛樂活動都開心。
他不當“白領”回家當農場主
高中畢業后,滕光榮也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來到城市,最初他成為了一名廚師。干了一段時間后,滕光榮總覺得自己少了點什么,三年后他就辭職離開。“青春歲月非常短暫,我不想留下遺憾。”滕光榮常常對朋友這樣說,他一直想闖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一次偶然的機會,滕光榮成為浙江田歌實業有限公司的員工。浙江田歌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為一體的農業企業。從農村走出來的滕光榮在公司干得如魚得水,也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經營理念和市場營銷模式,自身的業務素養和管理水平也不斷提高。他先后擔任了開發部、銷售部經理,也成了令人羨慕的“白領”。
但是每次回家所看到的土地荒蕪情況讓滕光榮驚心,于是他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回家種田。“現在無論走到哪個村,你能看到幾個年輕人種田,現在種一畝田一年的收成還不如出去打幾天工,不過我始終相信種田還是大有可為,只是應該轉變生產方式。”滕光榮說道。
說干就干,2008年,滕光榮回到老家和父親創辦了金華市綠田糧食專業合作社,承包了800多畝土地種植水稻。在滕光榮父子的努力下,短短的幾年,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合作社從原來的35人,發展到現在的300人,滕光榮父子也一下子成了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業不陌生,同時我也在城市工作過,熟悉工業化的生產和企業管理模式。現在我把城里學到的工業化生產理念和現化企業管理制度運用到農業當中,實現農業節本提質增效。”作為一名農場主,滕光榮有一套自己的經營理念。
2012年,滕光榮在市區義烏街開了一家農特產品經銷店,銷售自己種的“浩仁”農家米以及茶葉、菜籽油、地瓜粉等農產品,走產銷一條龍現代農業產業化之路。
他的夢想是建一個生態家庭農場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發展家庭農場,滕光榮通過自己的敏銳眼光發現,家庭農場既能保留傳統農業的家庭優勢,又符合現代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的發展方向,這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
“眼下,許多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滕光榮說,“沒人種地的問題,是我一直很擔心的。我認為,傳統農業耕種,技術含量低,收益相應也低。鼓勵發展家庭農場,擴大種植規模,有助于提高種植效率,也有助于培養出一批種植能手,合作社加家庭農場也是今后發展的趨勢。”
去年9月,滕光榮申請注冊了浩仁家庭農場,并且專門承包了100畝土地用于辦家庭農場。
“我理想中的家庭農場是一個生態農場,蔬菜、水果、糧食、水產等所有農產品都是高產、高效、低耗、無污染無公害。”滕光榮介紹,“農場除了配備先進的農業設施外,還要建立一套農產品可追溯機制,消費者購買到農產品后可以清楚地知道農產品種在哪塊地、何時播的種、何時收獲的、使用何種肥料等等。”談起今后的打算,滕光榮滔滔不絕。
但是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滕光榮,也有著自己的煩惱——缺少資金和土地。“做農業投資大見效慢,就拿這個家庭農場來說我今年已近投入了十多萬元,現在村上很多人都是我的債主。”滕光榮說,“現在種苗木的越來越多,小時候記憶最深刻的連片稻田正被苗木蠶食,如今好的土地也難承包到,我期盼政府在涉農項目承接、資金扶持、制度保障等方面的措施能夠盡快落實,這樣,我發展家庭農場的用地和資金就有希望了。”
盡管滕光榮的家庭農場剛剛起步,要面對的困難還有很多,但對農場的未來,滕光榮躊躇滿志,信心滿滿,他相信在國家惠農政策和各級部門的幫扶下,他的生態家庭農場夢一定會實現。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