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調解促進大平安
在今年的全省平安建設大會上,婺城區連續第九年獲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平安區”稱號,區委書記、區委建設“平安婺城”領導小組組長陳曉從現場捧回沉甸甸的平安銀鼎。婺城的發展成果離不開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更離不開覆蓋城鄉的“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體系。得益于該體系,2013年婺城區全年共排查出各類矛盾糾紛共1613件,成功調處1543件,成功率為95.66%;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暢通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的效率大大提升,群眾的幸福感不斷增加。
構建大調解體系,力促大平安
2013年,婺城在全市率先出臺《婺城區關于建設社會矛盾大調解中心的實施方案》,著力構建黨政主導、各方參與的“大調解”工作格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復雜化,很多時候,群眾間出現的矛盾已經不是一個行政部門所能單獨解決,這種部門的限制既影響到矛盾的有效解決,也容易產生新的矛盾,一個多方聯動的立體化調解體系勢在必行。
2013年9月,大調解中心在區信訪局接待大廳正式掛牌,開展實體化辦公。中心下設勞動爭議調解分中心、物業管理糾紛調解分中心、交調工作室、行政調解工作室、訴調銜接工作室、檢調工作室、警調工作室等。中心窗口受理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后,根據情況不同分流到各分調處,一個月內未辦結的,予以通報。分流到鄉鎮(街道)、部門的案件,辦結后需向“大調解中心”作書面報結,并由“大調解中心”適時組織評查。
目前,婺城區已經建立健全了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調解工作機構,形成了具有婺城特色的大調解工作體系。
專業唱主角,物業管理糾紛化干戈為玉帛
許大姐家住婺城區一品大廈,前不久,小區管道漏水造成家里浸水,墻面地板都有損壞,她覺得這是物業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要求物業公司負責賠償。
為此,她找到物業糾紛調委會。沒過幾天,問題解決了,物業和許大姐商定:物業公司盡快修復破損水管,漏水部位修復之后,物業公司對房子進行恢復,業主列出恢復清單,經物業公司確認后實施,恢復到可以基本居住的狀態。許大姐說:“物業管理糾紛調委會靈光得很。如今在我們小區,遇到物業矛盾糾紛,大家都習慣找調委會解決問題。”
其實,就在兩年前,物業矛盾糾紛在婺城還是一塊難啃的“骨頭”。2012年年初,物業糾紛矛盾在婺城市區范圍內集中爆發,矛盾又難以調和,漸漸擴散成一個行業死結。難題要怎么破解?化解物業糾紛,不僅要快還要一支專業化隊伍。經過調研和論證,2013年11月初,婺城區在金華全市率先出臺了《關于建立婺城區物業管理糾紛調處機制實施意見》,建立區、鄉鎮(街道)、社區三級物業管理糾紛調解組織體系,專門受理業主或業主委員會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糾紛、物業服務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爭議等。
目前,婺城區物業管理糾紛聯合調處中心已配備專職調解員,開展日常接待、咨詢、受理、調解等工作,同時還將配備調處專家(包括聘請熟悉物業管理法律法規業務的律師)和設立物業管理糾紛調處專家庫,為糾紛調處提供法律、政策和專業支持。
據統計,物調中心運行短短三個月,已成功化解50多起糾紛。專業技術調解員的加入,更是為調解過程中合理制定物業糾紛賠償數額、快速處理物業技術層面問題,妥善履行調解協議起到積極作用。
多部門聯動,勞動爭議實現“一站受理”
老家在安徽的服裝打樣工小林,元宵一過,就選擇繼續回到婺城打工。他說:“出門在外,最怕工資成為‘泡影’。但在這里,這種情況絕不會發生。”
小林與婺城的這份情緣,起源于一場勞資糾紛。2014年1月29日,小林和工友們一行26人,來到區勞動爭議聯合調處中心討說法。當時,小林焦急萬分:“我們都在同一家服裝廠上班,老板拖欠了我們5個月的工資,加起來有33萬元左右,一年辛苦工作就白干了。”
勞動爭議聯合調處中心工作人員接受申請后,馬上召集工人和服裝廠進行調查,查實每個工人被拖欠的工資數額,為每個工人出具了《仲裁調解書》。在《仲裁調解書》上簽好字后,當天下午,大家就拿著它到區法院申請執行,2月12日(農歷正月十三)全部工人都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資。
小林說:“大伙兒都以為,這工資能不能拿到都很懸。想不到,區勞動爭議聯合調處中心的辦事效率這么高,真是把我們感動了一把!”
2013年6月27日,區委政法委牽頭成立的勞動爭議聯合調解中心在區人力社保局正式掛牌。人力社保部門充當“主力軍”,司法行政部門做好調解工作的業務指導,兩部門聯合全力化解勞動爭議矛盾。同時,為了鼓勵當事人申請調解,簡化了再次申請仲裁的程序,實行調解、仲裁一次性申請。也就是說,如果勞資雙方調解不成,可以直接轉入仲裁程序,調解時間計入仲裁時限。此外,對調解、仲裁中發現的嚴重違反勞動法行為,會移交勞動監察進行查處。這樣一來,大大提升了化解勞資糾紛的效率。
據悉,聯合調處中心自掛牌運作以來,共受理案件251件,結案240件,結案率95.6%。
老娘舅多又親,各種矛盾都有解法
在婺城,有一支“新獅老娘舅”的調解隊伍名聲在外。這支屬于人民調解范疇的隊伍,創建于2010年4月。如今,鄉里鄉親的有點事兒,第一時間找娘舅來調解。“有事就找老娘舅”,成了大伙兒的口頭禪。
不久前,新獅街道一老太太跑到調解中心哭訴:她住的小屋被小兒子砌豬欄養豬,自己沒了住處,老無所依。“老娘舅”經詳細詢問得知,該村民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已長大成家。一直以來,兒女們不盡贍養義務,她只能自己到敬老院生活了一年,回來后靠外出幫人做雜活維持生計。如今,她歲數大了,身體越發不好,手上積蓄也用得差不多了。
“病因”找到了,老娘舅們才能“對癥下藥”。他們找到了該村民的三個兒女,首先給他們普及法律:不贍養老人違反我國法律,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同時,對他們的行為進行了嚴肅的批評。幾個老娘舅調解員分頭給兒女做工作,最后大家達成了協議:兒女們分別給母親每年1000元贍養費;醫療費共同承擔,吃飯住宿兩個兒子家輪流。
從創建到現在,“新獅老娘舅”調解隊已化解矛盾糾紛150多起。此外,老娘舅們還多次遠赴蘭溪、浦江、東陽、義烏、永康、武義、金東等地,化解了上百件宅基地糾紛、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糾紛。身邊的老娘舅多又親,鄰里和氣家庭和睦,群眾的幸福感自然增加不少。
![]() |
![]() |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