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華愛心車隊將送愛去西藏》后續
我叫周寶靈,網名“簡愛”,是金華廣福醫院的一名護士。和“一成熟牛排”的結識純屬一個偶然的機會。正因為這次偶然的機會,從他的空間、微信里了解了遠在西藏自治區喀則地區定日縣盆吉鄉小學孩子們的不易。照片中的他們擁有黝黑的小臉蛋、小手凍得通紅,一雙雙大眼睛渴望得到溫暖。看了照片之后,孩子們渴求得到幫助的眼神便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去西藏幫助這群孩子成為了我的夢想。
3月3日 陰轉小雨 為“愛回西藏圓夢之旅”做準備
從“一成熟牛排”發起的倡議中,我知道,“愛回西藏圓夢之旅”將在5月初啟程。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必須努力改變自己,努力為遠在西藏的孩子做點什么。
于是,抱著試試的態度,我在群里發了倡議。誰知,竟然引來了群里好姐妹們的支持,她們紛紛打電話過來表示要獻愛心。趙姐姐說,因為我要參加此次的愛心活動,所以她放心把錢交給我,讓我轉交給孩子們。我相信,社會上有愛心的人還是很多的,感動,在內心洶涌澎湃著。通過互聯網、身邊的親戚朋友,陸陸續續的善款都匯集到了我這里,每一筆善款我都清清楚楚地記在本子上,不管多少,都是一個善良的人對孩子們付出的愛心,不是嗎?
我的愛心西藏之行,還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時間。如何平衡工作和西藏之行?我忐忑過,怕自己因為工作走不開,不能去西藏給孩子們送愛心。但是,當我和科室主任汪勇匯報此事以后,卻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科室里的姑娘,也是搶著要獻愛心———去義烏小商品市場給孩子們買發飾,做手抄報……院長王永興更是特批了一些藥物,囑咐我讓我帶給西藏的孩子們。
3月份的金華還有幾分冬天的寒冷,可是我,卻被一股股滿是愛心的“暖流”所包圍著。在他們的支持下,西藏之行還會遠嗎?幫孩子們實現看《爸爸去哪兒》的心愿還會遠嗎?
5月6日 多云 啟程前往拉薩
經過努力,我已經成為了此次“愛回西藏”行動中的一員。很慶幸,自己這一個多月的努力沒有白費。已經是4月的最后一天了,明天,就要出發了,這天晚上,我激動得一夜未眠。
5月6日,今天是我出發前往西藏的日子。心里除了激動,還有擔心,擔心自己會堅持不下去拖大家的后腿。就這樣,在胡思亂想中熬到了天亮。凌晨5點不到,起床,清點行李。5點30分左右,出門,外面的天才剛剛透出點白色。乘車,趕飛機,晚上8點多,到達重慶。
重慶,此次之行的一個“過路”城市,來不及欣賞它的風景,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氣息。5月8日,我將踏上前往拉薩的路途,繼續追趕大部隊。面對未知的旅程,盡管我已經做了準備,但說實話,我的內心還是充滿了忐忑,不知高原反應自己會不會適應?旅途中又會遇見怎樣的情況?我不知道,唯有在心中祈禱:愿一切都好,一切的擔心都是多余的。
5月11日 晴 在拉薩我們迎來了母親節
終于到了拉薩跟大部隊匯合了。拉薩,這座美得令人窒息的城市,先拋開此行的目的,沿途的風景欣賞起來還是挺不錯的。
5月11日,在拉薩這個心率150、皮氧62的城市,我們迎來了母親節。那天,隊長“牛排”親自下廚為我們準備豐盛的晚飯。12個隊員坐在一起吃飯,其中有5個女隊員。“今天,一來給5個女隊員過個母親節;二來,是慶祝我們成功渡過了11天的旅程,11天的旅程中,有很多艱辛,也很多困難,但是我們都克服過來了。明天,我們將向盆吉鄉小學正式出發!”“牛排”飯前的一席話,讓餐桌前的我們不禁流淚了。“想家了……”這是內心最沒有辦法克制的情緒,我也一樣。
遠離家鄉,遠離親人,每個人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不同的反應。只是,在“愛”面前,每個人都堅持著。高原反應,對于我而言,是每天的頭疼不止。但我知道,隊友們都一樣,我們誰也沒有說自己不舒服,怕自己表現太多會影響團隊的士氣,更怕影響自己的意志力。
5月12日 晴 向盆吉鄉小學進發
今天,我們將之前社會愛心人士所捐助的物資裝上卡車,正式向盆吉鄉小學進發。
通往盆吉鄉小學的路并不平坦,加上5月的拉薩干旱少雨,雖不是雨季,但塌方、落石還是不可避免的。為了保證行車安全,同車的兩名男隊員便成為了主要的“司機”,輪流開車。開車需要專注,任何人都不敢怠慢,尤其是在這般崎嶇的山路上行駛。
一路上,雅魯藏布江、羊湖……美得讓人不想繼續前行。隨著海拔的不斷升高,一同前行中的隊友有的高原反應越來越嚴重。但是,我們卻都還在堅持著。
驅車將近12個多小時,餓了我們就吃隨身帶的餅干、面包、方便面充饑。好不容易,到了定日縣縣城,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城鎮。而此時,同行的隊友因為嚴重的高原反應被送進了當地的人民醫院。行程已經過了一半多,這也是最考驗我們耐力和團結的時刻。我們絲毫不敢松懈,“牛排”會經常問我們:“有沒有覺得不舒服?”同車的隊友也是這樣彼此關心著。大家的回答都是一致的“還好。”一句“還好”里面,其實只有我們自己清楚到底好不好,大家都是在咬牙克服著高原反應。幸好,我們離成功越來越近了。
5月14日 晴 終于到達盆吉鄉小學了!
兩天一夜,一路顛簸,當內心的煎熬已經達到極限的時候,我們終于到達了盆吉鄉小學!還沒到學校門口,便看到黑壓壓的一群孩子站在門口張望著。
這個偏遠的小鄉鎮,貧瘠的土地上看不到一點綠色植物。這群孩子如同我在照片中所見的那樣:黝黑的皮膚、穿著單薄的衣服、眼睛明亮,小手凍得通紅,孩子們用最熱烈的儀式歡迎著我們的到來。
到那里已經是下午6點左右,來不及休息,隊友們就為孩子們分發新棉衣、新書包、新文具……孩子們捧著新書包、新文具,穿上了新棉衣,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樂開了花。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他們見過最好的禮物。
這里的孩子們的生活條件你是沒有辦法想象的。聽當地的老師們說,這里的孩子來讀書是專門坐校車來上學的,但是因為路途遙遠,加上路況不好,學生們基本上是一個學期才回一次家。離開家,孩子們吃住都在學校,由于年紀小,孩子們都不會照顧自己。
每個女孩子都有一個公主夢,可是因為這里缺水,很多孩子基本上不洗頭,密密麻麻的頭發成為了虱子最好的“棲息地”。可怕的虱子讓有的孩子不得不把自己的長發給剪掉。我對孩子們說:“我幫你們扎辮子好不好?”孩子們一個個眼睛里都充滿了期待。邊巴卓瑪是我幫著扎辮子的第一個女孩子,這個可愛的女孩子有著一雙大大的眼睛,五官長得很漂亮。給她扎辮子,戴上漂亮的發飾,看著鏡子里的自己,邊巴哭了……
這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在孩子們的眼中卻是那么難得。雖然她們在我們來之前學校已經安排洗過頭發,但摸著發油打結還有密密麻麻虱子的頭發,我的心里堵得慌。白瑪卓瑪,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她用自己并不流利的中文說了一句:“謝謝你們,給我們扎這么漂亮的頭發。”聽到這話,我的心里感慨不已……
5月15日 晴 這個剛通電不久的小學,如今有了電腦教室
這是在盆吉鄉小學的第一個早晨,我早早地醒來了。而隊友們卻因為太累還在沉沉地睡著。
早飯吃的是當地名為糌粑酥油茶的一種食物,說實話,干得讓人無法下咽。學校優待我們還特地準備了白糖甜茶,盡管如此,還是很難讓人下咽。淳樸的孩子看我沒有辦法下咽,一個勁地叫我多喝茶,還把自己的火腿腸剩下來送給我吃。坐在我對面的一個小女孩說:“阿姨,吃不下沒關系……”負責盛飯的一個小男孩怕我吃不飽,不停地往我的碗里添,我說夠了,他說:“您餓了,多吃點。”孩子們邊吃邊說著感激的話:“阿姨,你們送衣服給我們穿,謝謝你們!阿姨,你扎的辮子很漂亮!阿姨,謝謝你們……”這一聲聲阿姨,一句句感恩的話,讓我之前所有的辛苦都煙消云散,也讓我感覺自己幸福。
從昨日開始安裝的電教室,隊友們一直忙到深夜。剛吃完早飯,隊友們又前去趕工。到了下午,電教室的安裝進入了最后的調試階段。看著兩天來的成果,盆吉鄉小學原校長感慨萬千:“這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個電腦教室!”
晚上,陪著孩子們一起看《爸爸去哪兒》,孩子們笑得那么燦爛。問他們:好看嗎?孩子們露出潔白的牙齒,高興地說:“好看!”這個沒有電視、沒有手機,就連電也是剛通沒多久的小鄉鎮,如今有了電腦教室!這是老師和孩子們之前想也不敢想的事。
5月16日 晴 離開盆吉鄉小學
天剛亮,我們準備升完國旗馬上轉身就走。孩子們在身后叫著我的名字“簡愛,簡愛……”但隊長“牛排”說:“別回頭別回頭……”我們一行人沒有一個回頭去和孩子們好好道別,因為我們知道,這一回頭怕是會忍不住在孩子們面前哭。
但是誰又能想到呢?沒等我們走出校門,孩子們就把我們團團圍住了,一個個不知從那里拿來的哈達,一個勁地往我們脖子上掛。“簡愛,有時間你一定要回來啊,我們舍不得你……”“簡愛,謝謝你們!”一句句珍重的話語,從孩子們的口中說出,我早已經哭得像個淚人了。
這一別,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見了……車子開動了,孩子們站在那里拼命地揮著小手,道著一句句“再見,再見……”
“簡愛”感言:這是我第一次去這么遠的地方,也是第一次經歷這么有意義的活動。從盆吉鄉小學回來,時常會翻看手機里的照片,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孩子們的純真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小男孩送的那根火腿腸我至今還放在冰箱里舍不得吃,一條條哈達也被我珍藏著。“牛排”說:“你去過西藏,就會中毒的。”我想我是中毒了,而且中得很深,有機會,我還想回去再看看那群孩子。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