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華市迎來大范圍的強降雨,我區部分鄉鎮街道發生洪澇災害,雨天潮濕悶熱,加之入高溫季節,誘發疾病危險的因素增多,容易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和傳染病的暴發與流行。腸道傳染病是洪災過后最常見的傳染病,如霍亂、甲肝、傷寒、痢疾、感染性腹瀉、腸炎等,這些疾病發病急、傳播快、傳染性強、危害性大,它會引起嚴重的腹瀉和嘔吐,導致病人體液短時間內大量喪失,如搶救不及時,病人可因脫水衰竭而導致死亡。因此,預防腸道傳染病成為災后一項重要的工作。
為此,記者針對夏季7—8月份為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的實際情況,結合洪澇災害,就如何有效地預防腸道傳染病,減少腸道傳染病疾病的發生,提高發生洪災地區的群眾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采訪了婺城區疾病防控中心健康教育科長陳伯恒。讓他給大家支招,詳細講述什么是腸道傳染病、腸道傳染病的癥狀、傳播途徑、控制措施等。
腸道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體經口侵入腸道并能由糞便排出病原體的一類疾病,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經水傳播、經食物傳播、接觸傳播、昆蟲傳播。病原體從病人或病原攜帶者的糞便、嘔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圍環境,再通過水、食物、手、蒼蠅、蟑螂等媒介經口腔進入胃腸道。在人體內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發病,并繼續排出病原體再傳給別人。腸道傳染病大多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胃腸道癥狀,有些伴有發熱、頭痛、肢體疼痛、全身中毒癥狀,如果出現以上癥狀,必須馬上就診。
“洪澇災區生態環境和生活條件受到破壞,衛生基礎設施損壞,飲用水源也可能受到污染,加上水淹食物后,食物容易發生霉變、腐敗變質,食品衛生難以得到保障,存在發生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潛在危險。”陳伯恒說,再加上夏季氣溫較高,各種病原微生物容易生長繁殖,蒼蠅、蟑螂等病媒昆蟲孳生活動增加了傳播機會,這些因素導致腸道傳染病多發。
如何預防腸道傳染病?把好“病從口入”關,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做到不生食、喝開水、洗凈手是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講究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不喝生水,菜要燒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過夜,食用時應重新回鍋加熱;采購食品要嚴格把好質量關,切不可為貪便宜而購買變質的禽、蛋、肉和水產品;貯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時,都應該生熟分開;水產品和海鮮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購買易生蟲的蔬菜應注意鮮嫩無蟲眼,留意是否使用了農藥;不要去不衛生的飲食店就餐和購買無證經營的盒飯;發現食物有異樣或異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燒透后再食用;一旦出現腸道傳染病癥狀應及時就醫。”陳伯恒介紹,個人也需要有充足的睡眠和豐富的營養來增強體力,其有助于預防夏季腸道染病。
洪澇災害嚴重的地區更應該做好防護措施,以預防腸道傳染病。“洪水退后,水淹地區的村莊和住戶必須進行徹底的室內外環境清理,及時清除處理人畜糞便,開展內外環境消毒和衛生處理工作,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環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殺、滅工作就跟到哪里。”陳伯恒提醒。同時,飲水衛生是災后預防控制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措施,要做好飲用水源保護,防止水源污染,搞好飲水衛生,推行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對飲水進行消毒,確保受災群眾喝上合格飲用水;注意環境衛生,消滅蒼蠅,不隨地大小便,糞缸、糞坑中加藥殺蛆,動物尸體要深埋,土層要夯實。要及時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環境、管理好糞便、垃圾。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