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大惠民政策,在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社會管理創新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婺城區財政局以發展農村公益事業,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推動新農村建設為目標,通過四年的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婺城區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從2010開始試點,2011年在試點的基礎上不斷擴大范圍,2012年在全區18個鄉鎮(街道)全面推開。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婺城區財政局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拓工作,積累經驗,積極引導村民籌資籌勞,組織社會投入,擴大項目覆蓋面,使獎補工作迅速在全區推廣,爭取省財政項目獎補資金也逐年增加,從試點當年的14個項目,資金533萬元到2013年的104個項目,資金2555萬元,取得了明顯成效。四年來,共有18個鄉鎮街道的266個村實施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項目總投入21971萬元,爭取省財政獎補6536萬元,解決了農民需求最迫切、利益最直接的村內民生公益項目,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充分凸顯了財政獎補資金“四兩撥千金”的作用。
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的實施,在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籌資籌勞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面臨或多或少的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
鄉(鎮)村的重視度不夠。從鄉鎮層面看:參與程度不深,部分鄉鎮沒有很好發揮指導和監督職能,存在項目實施是“村建設、村管理、村負責”、是村里事的認識,僅在項目開工時去一趟,項目建設中去一趟,項目驗收時去一趟,沒有全程參與項目實施和建設。從村級層面看:認識不到位。有的村干部存在任期將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誤區,在工作上怕麻煩、消極應付,對組織開展籌資籌勞積極性不高;有的村干部存在用項目套取財政資金的思想,通過提高工程預算資金額等方法,將項目作為獲取資金的渠道,沒有將項目建設當成大事、要事來抓。
籌資籌勞難度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是村級公益事業投入的基礎,也是財政獎補的依據,但從四年來實施情況看,也是各鄉鎮和各村普遍反映工作難度最大、影響工作開展的首要問題。農村稅費改革后,雖然按照政策規定農民仍有籌資籌勞義務,但事實上多年來大部分村已很少需要農民籌資籌勞,現在突然要農民籌資籌勞,很多農民都不太愿意,且很多農民都認為村級公益項目的建設是鄉鎮和村干部的事情,與己無關,所以籌資籌勞難度非常大。
資金配套壓力大。目前我區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配套措施欠到位,包括農村土地規劃、建設制度、所形成資產的管護制度、以及項目建設的動態監管等均滯后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實踐。近年來上級財政對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的投入不斷加大,投入總量逐年增加,而婺城區屬于半級財政,財政可用資金有限,現行一事一議獎補政策要求區財政配套資金的壓力非常大。
環節監管不夠嚴。在項目實施環節,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實施由鎮村負責監管,由于沒有健全完善相關的責任追究機制,存在鄉鎮指導、監督和管理缺位現象,即使發現村級在項目實施標準、資金管理使用上存在問題,鄉鎮多數是“睜只眼閉只眼”。在項目驗收環節,部分鄉鎮和相關業務單位沒有從嚴把關,質量較差、未達到建設要求的項目也通過驗收。由于所實施項目點多面廣、分散,檢查驗收工作面大,區級相關部門驗收難度也比較大。在工程管理環節,存在一些項目建成后無人管理、無人維護現象,形成管護上的真空。
對策和建議
加大宣傳力度。不斷加強一事一議政策宣傳,認真研究新形勢下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高干部群眾的民主法制意識,積極轉換工作思路,努力改變工作作風,盡快轉變工作方法,明確工作重點和中心,真正使農村干部從等、靠、要的圈子中走出來,積極開展建設,最終破解農村公益事業“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等問題,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引導農村公益事業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目前我區已出臺了《婺城區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實施方辦法》、《婺城區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下步要讓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確保一事一議規范運作,促使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整體推進,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加強引導和服務。使村級組織充分認識一事一議的重要性,進一步明確議事程序、議事范圍和上限標準。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讓農民參與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全過程,逐步形成全體村民都來關心本村公益事業的良好氛圍。同時,認真組織科學測算一事一議方案,使方案切合實際,充分照顧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做到量力而行辦事業,不花過頭錢,不做過頭事。
進一步健全配套制度。隨著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的不斷深入,需要建立健全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相關配套制度,規范項目實施、后期管理和有關基礎工作。一是要健全籌資籌勞項目實施、驗收和管護制度。對一事一議建設項目形成的資產,要落實管護責任主體和養護資金來源,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和養護水平,發揮資產的長期效用。二是要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農民所籌資金、財政獎補資金均屬集體資金,應納入村級財務管理,在鄉鎮村級會計代理中心單獨設賬,單獨核算,專款專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準平調、截留和挪用。三是要健全籌資籌勞項目檔案管理制度。全面推廣落實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監管系統,區、鄉、村要建立一事一議項目檔案,將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會議記錄、村民簽字方案、驗收報告等有關原始材料匯總歸檔,實行規范管理。
(作者系婺城區財政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