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婺城區交通運輸局養路人黎國軍
可以說,有公路的地方,就會有可愛的公路養護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正因他們默默無聞地奉獻、兢兢業業地奮斗,才保障了廣大司機乘客安全、方便出行。在每個公路養護工心里,做一個康莊大道的守護人,一塊交通運輸事業的“鋪路石”,這是義務,更是責任。婺城區交通運輸局養路人黎國軍,正是為了這份義務和責任,28年如一日任勞任怨堅守在公路養護第一線,不離不棄。
1.全家男丁守護康莊大道,他是名副其實“路二代”
黝黑的面龐、憨厚的笑容、謙和的話語,還有那雙布滿老繭的雙手,記者在白龍橋公路養護站第一眼見到黎國軍,就感覺到他由內而外散發著一股一線公路養護工的氣息。有人說,每一個在公路上風吹日曬的養護工,幾乎都會有這樣的特征。而黎國軍在公路養護這份崗位上辛勤了近30年,這樣的特征尤為明顯。
黎國軍今年46歲,18歲就當公路養護工了,最早是在當時的金華縣源東鄉洞井道班工作(道班乃現在的公路養護站前身)。為什么會選擇做這一行?黎國軍回答,原因有二。一是受父親影響,打他記事起,父親黎吉松就已經是一名從事公路養護事業多年的養護工了,當時父親還是公路觀測站站長、道班班長、機修組組長。在黎國軍印象里,父親不僅是一名公路養護的“多面手”,也一度是他的偶像,“父親當了30多年的養路人,從小就受他那敢于擔當、不畏艱苦的精神感動和熏陶,現在我也不會讓他失望。”黎國軍堅定地說,這也是他選擇做養路人的主要原因。
二是因為對公路有特殊情感。黎國軍回憶,在學生時代,每當放寒暑假的時候,他就跟在父親和其他道班養護工的身后,切身體會到嚴寒和酷暑帶給他們的磨礪,他們把一條條公路當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守護。“當時公路普遍是砂石路,而且公路不多,路況也不好,不像現在城市、鄉鎮、農村里隨處可見的柏油路和水泥路。可就在老一輩養路人的無悔奉獻、無私勞作下,沒路變成了有路,泥路變成了砂石路,砂石路變成了柏油路,如今的公路是越變越好、越變越寬、越變越多。”黎國軍有感而發,自己就像是路的兒子,一想到這,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顧名思義,黎國軍還有一個弟弟也是公路養護工,全家男丁全是養路人,他和弟弟自然成了名副其實的“路二代”。毫不避諱地說,當時黎國軍正值青年就去當一名養護工,難免會被人定性為“沒出息”,而這也并不是家人的初衷,家人總想著子女能考個名牌學校,將來能有一份穩定、薪高的工作。“當時自己的同學好多還在上學,我才初中畢業就去工作了,每天風吹日曬、臉朝公路背朝天的忙活。”黎國軍感慨道,父親早已退休,他只能用行動去詮釋“我不后悔”,從一而終做一個康莊大道的守護人。
2.從拿起掃把到操作機械,他成了新一代“公路保姆”
黎國軍從事公路養護事業28年,他從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優秀養路人的歷程中,不僅看見了公路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收獲了頗有價值的工作經驗。他回憶,在洞井道班做了4年多后,被調到曹宅道班組當組長,“各地道班經常會有人才調動,當時曹宅道班算是金華最好的。”就這樣,黎國軍又在曹宅道班奉獻了10多年的青春。之后,他又被調到湯溪公路養護站做了2年,接著又到姜山頭養護站(白龍橋養護站前身)……直到姜山頭養護站搬到白龍橋前夕,他到白龍橋養護站當了站長,至今已整整7個年頭。“無論身處何職,終究還是為公路養護事業奮斗終身。”黎國軍認真說道。
360行,行行出狀元。一開始黎國軍當養護工,無非就是拿著掃把、鐵鍬等工具上路,可如今的他今非昔比,不僅僅局限于操作“冷兵器”,現還能駕馭大貨車、瀝青攤鋪機、銑刨機、鏟車、挖掘機等大型機械,他成了新一代的“公路保姆”,養護站的職工都尊稱他一聲“師傅”。
“我在學校讀書不多,時代發展很快,后來就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性,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是白天干活,晚上學習科學文化。”黎國軍笑著說,通過努力,他先后拿到了大專、本科畢業證,如今是婺城區交通運輸局公路養護系統內為數不多的“高材生養護工”。正因為積累了不少知識文化,加上他為人謙遜,善于向公路界老前輩學習,才使他掌握了不少公路養護本領。
3.父親病危時的一句“不用管我”,讓錚錚男兒潸然淚下
養路人害怕過節,因為一過節,家人就要承受“頂梁柱”不在身邊的痛苦;養路人一遇到下雨天、下雪天等惡劣天氣晚上就睡不著覺,因為心里記掛著公路的暢通和車輛行人的安全;養路人就和做早餐的人一樣,白天在路上工作,凌晨還要燒瀝青,用于第二天一早澆灌……這些都是養路人真實的工作寫照,用黎國軍的話說就是,普通人最安逸的時候,他們就一定在路上。養護工,不是說就白天在大馬路上掃掃就可以了,更多的時候還是要經受危險、恐懼、饑餓、勞累、自責……
2012年夏天一個夜晚9點30分左右,狂風暴雨,正在養護站值班的黎國軍突然接到公路巡查人員報告:湖大線安地水庫路段發生山體滑坡,道路徹底中斷……黎國軍沒有絲毫猶豫,當晚就叫上副站長周擁軍一同前往事發點了解情況、查看災情。事發點地處山區,直到黎國軍駕駛著皮卡車艱難地趕到時,暴雨還沒有停止的跡象。當看見眼前山體滑坡的現場時,黎國軍立刻做出決定:先在塌方點兩邊不遠處放置警示標志,提醒車輛和村民繞道而行,以保安全,然后仔細勘察現場,確定清理方案,盡快使公路暢通……約11時,正當他們勘察完準備原路返回的時候,離事發點不遠的地方再次發生山體滑坡,而黎國軍和周擁軍此刻就夾在兩處塌方點的中間,兩人頓時詫異了。黎國軍必須把路阻情況和搶通工作安排情況通知站里,可山區手機信號又不好,于是他和周擁軍相互掩護,小心翼翼在兩處塌方點之間來回走動,用手機搜索信號,終于電話還是打出去了。站里工作人員得知黎國軍倆人被困山里的消息后,要求連夜搶通山區公路,解救被困人員。按理說黎國軍心里這下總該踏實不少了,但他和周擁軍仔細一想,最后還是決定讓站里先不要解救自己,等第二天白天組織力量再來搶通。
黎國軍為什么會做這個決定?很多人都感到不解。黎國軍這樣解釋:“天色已黑,暴雨還在下,山區路遠崎嶇,如果這個時候組織人力物力上來,山體再次滑坡怎么辦?機械上來側翻怎么辦?萬一有人員受傷怎么辦?”綜合考慮,黎國軍倆人決意夜里不讓人上來解救。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山里的夜晚總是特別冷、特別黑,倆人已饑腸轆轆,加上暴雨和滑坡,還特別危險。就這樣,他們硬是在山里熬了一夜,躲在車里誰都沒敢睡去,而他們的同事和家人也為此擔心了一夜。
今年6月中旬到下旬,進入到了梅雨季節,整座金華城都經受了幾十年不遇的暴雨帶來的破壞,婺城不少路段發生山體滑坡,路面積水嚴重,公路塌陷……這個時候,婺城區交通運輸局公路段的職工全部上了搶險一線,大力搶險救災、搶通道路。黎國軍自然也不例外,可是誰都沒有想到,他的父親這段時間正躺在醫院重癥病房里。黎國軍之前將父親送醫院后,就再沒時間去看過他,一心一意投入到搶險救災的行動當中去……
黎國軍不孝?當然不是。他的精神讓全局上下敬佩不已。婺城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紀檢組長盧旭萍說:“交通人肩負著維護路產路權、保障群眾安全的重大使命,黎國軍出身‘公路養護世家’,工作積極性非常高,尤其是在遇到特殊、緊急情況的時候,他的那種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值得交通局全系統人員學習。”公路段書記王海燕還告訴記者,黎國軍的父親都已經吐血了,病情已很嚴重,可他們兄弟二人都守口如瓶,沒將此事掛在嘴邊,最后局里也是意外得知的。
自古忠孝不兩全,黎國軍此刻已經深刻體會到了。他說,自己將父親送往醫院的途中,父親還忍著心里的糾結和肉體上的痛苦,對他說:“不要管我!有醫生和孫女在,你盡管放心,你走吧!”聽完后,黎國軍頓時哽咽,事實上誰都知道,在那種時候,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兒女陪在身邊。至今父親還在醫院,最后他也只好讓女兒請長假替自己“代孝”。而父親的那句話,將深深地烙在他心里,使人奮進,也讓人自責。
“所有的養路人都會經歷類似的事情,一邊是牽掛家人的心情,一邊是萬千車輛和行人的安全,孰輕孰重我們都知道。”黎國軍堅定地說,無論如何,他都會為公路養護事業奮斗終身的夢想而堅持著……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