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竹馬鄉政府圍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要求,重視統一思想,采取“宣傳發動,典型示范,獎懲并舉”的辦法,全力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理試點工作。至目前,經過一個多月的選址、招標、放樣,該鄉16個行政村太陽能垃圾漚肥房已陸續進入施工階段,為全鄉開展垃圾分類減量處理試點工作打下了硬件基礎。
為了使村民能夠改變所有垃圾統一處理的舊觀念,建立垃圾正確分類的新觀念,最近幾個月,竹馬鄉努力做好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理工作的制度建立以及宣傳工作。16個行政村結合自身實際,通過完善制度、補充村規民約等方式,對衛生保潔費收取標準、垃圾分類投放方式、房前屋后衛生要求等進行了明確。鄉、村干部們積極向群眾宣傳環境衛生的重要性,分析垃圾分類的好處。不僅如此,竹馬鄉結合廣大村民愛看金華方言類節目的特點,組織竹馬文藝骨干專門編排了關于垃圾分類的快板、三句半等文藝節目,同時還制作了垃圾分類宣傳片,利用村內廣播、LED等滾動播放垃圾分類的意義。此外,該鄉還別開生面,以看電影形式召開各行政村村民大會。在放電影前安排鄉領導動員講話,開展“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承諾簽名活動……讓大多數村民了解垃圾分類,促使垃圾分類的意識入腦入心。
竹馬鄉還根據村莊大小、基礎設施強弱、村干部積極性等,選擇了向家源、李經堂、邵湖頭、汪山頭等4個行政村先行一步落實垃圾分類工作。目前,這4個行政村的垃圾房已結頂,其他12個村則正陸續跟上。另外,此項工作開展后,該鄉統一制作了可降解的有機垃圾袋(綠色)和其他垃圾袋(灰色),并分村進行編碼分發到戶。
據悉,竹馬鄉各行政村太陽能垃圾漚肥房建成后,將采取定色定時定點投放垃圾:農戶一級分類后每天定時將垃圾袋投放在自家門口;保潔員每天定時上門回收并進行二級分類;分類后,保潔員直接將可漚肥垃圾運輸至陽光垃圾漚肥處理房發酵成肥料還山還田,將不可回收垃圾集中清運至鄉垃圾中轉站進行處理。同時,可回收垃圾由農戶集中后銷售給廢品收購站,建筑垃圾堆放在各村指定位置。針對有害垃圾的回收,部分村設立有害垃圾回收點,大多數村則會有環保小衛士定時上門負責回收,還將開展有獎兌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