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村里有了這個設施,收集的垃圾終于有了可以消納的地方,村民再也不用為垃圾無處傾倒而煩惱了。”昨日,在婺城區箬陽鄉周塢村,村支書戴竹溪指著剛剛竣工的太陽能垃圾處理場說。
周塢村由于沒有環衛設施,垃圾被隨意傾倒在路邊或河道中,村民們對此意見紛紛,強烈要求建設垃圾處理設施。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箬陽鄉干部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將該難題列入立改清單,區農辦、財政局等部門從資金籌措、立項、設計、施工等方面給予幫扶,僅用三個多月時間就提前竣工啟用。這是婺城區立說立行為群眾解決難題的又一例證。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婺城通過領導帶頭蹲點服務、辦好事實事工程等載體,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切實解決“四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努力形成踐行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
區委常委會堅持當好“領頭雁”,先后深入22個部門、19個鄉鎮(街道)、145個村(社區)征求到“四風”問題2022條次,涉及具體問題439條次。通過“面對面”、“背靠背”、“一對一”的方式,多渠道、深層次、全方位聽取和征求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并制定了《婺城區委常委會10項整改清單》,對照清單要求,逐項逐條整改到位。婺城區還對收集到的涉及64家責任單位286條“四風”問題進行分類,問題清單實行動態管理,每周一梳理一更新,強化即知即改,倒排時間限期整改。抓好正風肅紀,深入開展重點時段、重點崗位明察暗訪,對違反規定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截至目前,共查處頂風違紀行為4起,組織處理4人,依法開展效能監察問責49人次。
針對干部群眾反映強烈的“文山會海”,婺城區突出問題“重點改”,出臺了《關于進一步精簡文件和會議的通知》,建立健全務實高效的辦會辦文機制,簡化會議程序,嚴格會議經費管理,做到內容重復的會議一律不開,沒有實質性內容的會議和可開可不開的會議堅決不開,能召開視頻會的一般不開現場會,對基層布置工作的會議,時間一般不超過1小時。自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全區會議、文件、簡報等同比下降20%左右,節約了近百萬元開支。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