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家庭”印證了她的努力
謝秋玲認為“打鐵先需自身硬”,要搞好鄰里關系,首先要搞好家庭關系;而在家庭關系中,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主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謝秋玲嫁給丈夫已有三十多年,這些年,她對家庭全心全意付出,不僅對丈夫體貼關懷、對女兒呵護照顧,更將婆婆視為親生母親,敬之愛之,成功經營了一個和睦幸福的家。
都說婆媳關系最難相處,謝秋玲和婆婆卻親如母女。婆婆今年85歲了,提起謝秋玲,滿口稱贊:“秋玲這個媳婦好,對我們老人好。”婆婆回憶,三十多年來,謝秋玲對她一直敬重有加,不僅行動上勤于照顧,言語中也從無失敬之處。對此,謝秋玲覺得理所當然:“人人都會老,尊重老人就是尊重自己。”
考慮到隔代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婆婆并沒有和謝秋玲一家共同生活。不過,謝秋玲每天總要往婆婆屋里走幾趟,既照料她的生活,也讓她多個說話對象,緩解寂寞。婆婆生育了五個子女,各有家庭。為此,謝秋玲還向叔伯小姑倡議,每月輪流組織一次家庭聚會,讓婆婆享受天倫之樂。如今,這“一月一聚”已成慣例,不僅給婆婆增添了歡樂,也增進了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
此外,謝秋玲的兩個女兒都已出嫁。謝秋玲和倆親家之間的相處也是其樂融融,每逢周末、節假日就會相聚一起。這樣一個和睦的大家庭,令人羨慕,也值得點贊。2007年,謝秋玲家庭被婺城區婦女聯合會授予雙宏杯“綠色家庭”稱號。
“好鄰居”從當好村干部做起
至今,謝秋玲已擔任村婦女主任兼計劃生育員近15年。15年來,她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為壽六村的兩個文明建設發揮著光和熱。壽六村有130余戶380多人。每年,她都會挨家挨戶走訪,有困難的,該接濟就接濟;有矛盾的,該溝通就溝通,該化解的及時化解。事實上,她已經把工作融入生活,關心著全村每一個家庭,通過堅持“遇鄰里爭吵勸善、遇鬧離婚勸和、一時沖動離了婚的勸其復合”,為壽六村村民家庭和睦、鄰里和諧而努力。她的熱心盡責,讓村民們真正感受到了“遠親不如近鄰”的真諦。
同時,兼任計劃生育員的謝秋玲,對計生工作也是盡職盡責。對于那些一心要兒子的家庭,她往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其轉變觀念。她常常以自己的兩個女兒為例,讓村民們感受她的家庭“女兒孝順、女婿關懷、一大家人和樂融融”的現狀,引導大家意識到生兒生女都一樣,從而遵守計劃生育規定。在她的努力下,壽六村的計生工作做得有聲有色,被評為2011年“金華市優秀計劃生育先進村”。
帶頭致富 她開辦來料加工企業
謝秋玲認為,一個農民家庭,光靠“一畝三分地”種植,維系溫飽生活尚可,要發家致富,還需另開門路。她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發展來料加工的號召,與家人一起創辦了一家來料加工企業——依隆塑料廠。這些年,“依隆”生意興隆,不僅使謝秋玲成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還帶動了周邊鄉鄰發展來料加工業。
如今,“依隆”擁有了十多名長期工人,其中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對待這些人,謝秋玲也總是發揮她的“熱心腸”:生活上有困難的,能幫忙盡量幫忙;其子女入托、上學,盡量想辦法找關系幫助落實……為此,工友們都親切地稱她為“大姐”。 2009年,她被評為“婺城區來料加工誠信示范經紀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