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不一定用名藥,名藥不一定是貴藥,誰能用低廉價格的藥物和方法治好病人,那才是名醫高手。”這句話是一位病人寫給倪春霞的,而這也正是倪春霞一直以來的行醫準則。
倪春霞是婺城區第二人民醫院針灸科主任、主治醫師。日前,記者在醫院二樓的病痛科門診室見到了她。當時,幾平方米的門診室內擠滿了前來就診的人。問起就診原因,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我表弟前年腰間盤突出,都不能走路了,經過倪醫生一段時間治療后,現在和正常人一樣,所以我信她”;“我已經在上海好幾家大醫院看了,都沒啥效果,有朋友介紹,說她媽媽和我同樣的情況,就是這里的倪醫生治好的,我就特地趕來了”;“我最近腰有點疼,所以趕緊來倪醫生這邊看看”……大家口中的倪醫生就是倪春霞。
面對記者的采訪請求,倪春霞歉意地笑了笑。一句“請稍等一下”過后,她便接著忙開了。眼前的病人忙不迭地取出一張片子遞給她,表明自己此前在其他醫院就診過,目前正在服藥。經過仔細問診,倪春霞認為,該病人用藥準確,并不需要更換或添加藥品。針對病人的擔憂情緒,她耐心地將片子及相關報告單所反映的情況作了分析說明,給出了自己的判斷:“你的病灶處于初發期,問題不大。”同時,她又建議病人,完成階段性治療后,近三年內要保持鍛煉,適度保暖,防風防水,可以吃些藥酒調理,不需要另外服藥。“不必要吃的藥就不要吃,節約開支。”她笑著表示。她還主動向病人分析了不同級別醫院門診醫保報銷比例的區別,建議對方“選擇更省錢的方式配藥”。
一邊傾聽倪春霞和病人對話,一邊四處觀察,記者發現,診室里掛滿了病人送來的錦旗。之后,倪春霞抽空向記者回憶起了送錦旗的其中一位病人。這位家住白龍橋的方姓病人是2009年前來求醫的,患的是針灸科最常見的病——中風。當時,方大嬸因中風半身不遂,事無巨細都要人照顧。倪春霞一邊對她進行針灸治療,一邊通過康復訓練,一點一滴地教她吃飯、穿衣、走路。最初,康復訓練不順利,方大嬸對恢復很沒自信。倪春霞就“騙”她,鼓勵她繼續訓練,就這樣每天一遍又一遍,直到她終于能自理生活。出院那天,方大嬸拉著倪春霞的手,激動地說:“倪醫生,你對我比我的子女還好。”事后,她和子女給倪醫生送來了錦旗。“如果我是患者,或者我是患者的子女,碰到這樣的情況,我會怎么樣?我常常這樣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盡自己能力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希望他們早日康復,早拾信心,快樂地生活。”倪春霞最后表示。
當然,要贏得眾多患者信任,不僅要有一顆真誠對待的心,還需要有過硬的技術。在治療上,經過20年工作的積累,以及向同行和病人取經,倪春霞總結出了一套在癥狀、病情診斷基礎上,因人而異的治療方法。家住多湖街道的李大爺,一直稱呼倪春霞為“神醫”。原來,李大爺去年面癱,一直流口水,但行走自如,其他醫院將其診斷為“周圍性面癱”,判斷他不會癱瘓。倪春霞不這么認為。憑多年的經驗,她診斷李大爺為“中樞性面癱”,隨時可能癱瘓,建議立即住院。當時,陪同李大爺前來看病的子女很是質疑,沒有接受她的建議就回家了。沒想到,晚飯剛過,李大爺的家人就打來了求救電話。所幸治療及時,李大爺現在已經恢復健康。
每天再忙,倪春霞都會擠出一點時間用來學習。她經常研究《金匱要略》、《黃帝內經》等中醫藥經典著作,又自費訂閱了《中國針灸》、《頸腰痛雜志》、《浙江中醫》等醫學雜志,及時掌握最新醫學動態。
此外,倪春霞還經常利用休息時間下村送醫送藥,開展健康講座、常見疾病預防、保健知識。她的言行,感動著身邊人。她已經連續8年被評為“醫院先進工作者”,還獲得“優秀醫師獎”、“名醫獎”、“五一巾幗標兵”等眾多榮譽獎項。今年5月,在婺城區開展的“發現身邊典型,學習閃光言行”活動中,她又被評為先鋒型共產黨員。 (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