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迎賓巷區塊房屋征收現場,隨著一陣陣機械轟鳴,房屋拆除工作順利完成,自此,迎賓巷區塊房屋征收工作告捷。因歷史遺留問題而久拖10年未決的五一路迎賓巷區塊房屋征收工作,短短30天時間順利破解。作為二七區塊的首個“陽光征遷”項目,迎賓巷區塊的成功破題,為二七區塊改造工程建設吹響了號角。
政府痛下決心破解難題
舊城改造房屋征收,被人們形容為“天下第一難事”。迎賓巷區塊面積有4.86畝,它東至回溪街,南至五一路,西至清和商貿東圍墻,北至新世紀小區南墻,地處金華江北最繁華的地段。可在這一區塊內大量存在的卻是年久失修的危房、惡劣臟亂的環境、狹窄破爛的道路……這些都與周邊現代化的城市氛圍格格不入。
“早就好改造了,搬離棚戶區、住上新樓房,我們都盼了10多年了。”迎賓巷區塊一處私房戶主告訴記者。有如此感受的何止一戶。
9月1日迎賓巷區塊房屋征收工作正式啟動,將其作為整個二七區塊舊城改造工程的突破口。迎賓巷區塊征收(分指揮部)工作領導小組當日成立,全面負責迎賓巷區塊房屋征收組織領導和服務協調等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七個工作組,每個小組分別由一名區委常委擔任組長,機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工作組成員,分別負責做好42戶已簽約安置房屋的騰空和25戶未簽約戶的房屋征收工作。
“從九月份開始,這里每天進進出出的人變得多起來,這老辦公大樓仿佛恢復了生機,很是熱鬧。每天晚上,這里也是燈火通明。有時候晚上10點多,還能看到里面的人在辦公。”住在迎賓巷指揮部附近的一位居民告訴記者。
每天下午四點半,在迎賓巷指揮部三樓會議室,七個工作小組成員會聚在一起開碰頭會,交流匯報工作進度,分析解決工作難題,研究部署下步工作。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全程參加,詳細了解各小組工作進展情況,并多次深入區塊房屋拆除現場檢查指導工作。
依法征收、陽光征收、和諧征收受群眾好評
9月1日動員會后,房屋征收隊伍當日就入駐迎賓巷區塊,開始馬不停蹄地忙活起來,挨家挨戶上門宣傳,送政策到居民手中。“帶著感情做群眾工作,真正把群眾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替群眾想在前頭、做在前頭。讓被征收戶真正感受到困難有人關心、問題有人過問、矛盾有人解決。”負責迎賓巷房屋征收的工作人員們都這樣感慨。
在工作中,為最大限度地保證“陽光征遷”,迎賓巷區塊各征收工作組按照依法行政、尊重歷史、尊重事實的原則,把征遷的過程始終擺在陽光下進行,并接受各方監督,做到政策執行“一把尺子量到底”。
公開透明的政策及其執行,加上干部工作中的優良作風和服務態度,使陽光征收工作深入人心,由此贏得了被征收戶的好評和支持,許多被征收戶都是主動騰空、搬遷房屋,有的還專門跑到指揮部來表揚干部。被征收戶金近昌,在干部幾次周末時間和晚上上門送政策和問寒問暖后,他被深深感動了,甚至連錢都還沒有領到就主動騰空了房屋。他說:“工作組同志,一次一次上門做工作,節假日、周末也沒有休息,不僅政策講得很到位,而且態度很誠懇,都讓我心里很舒服。我相信政府不會讓老百姓吃虧的。”
廣大黨員干部全身心投入房屋征收工作
在迎賓巷房屋征收工作中,涌現了一大批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的黨員干部。近一個月以來,“5+2”、“白加黑”早已成了常態,但他們從未有人喊過苦喊過累,大家心中只有一個愿望,那就是盡快完成征收工作。所以,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這支可敬可愛的征收隊伍上。
湯云飛是第2工作小組的成員,因連續的高強度工作,引發腰椎間盤突出,但她依然堅守崗位,為被征收群眾做好全程跟蹤服務。9月21日,星期天早上7點,天還下著雨。湯云飛和組員們已經從家里出發,開始一天的工作。這一忙就是晚上10點。第二天,依舊是同樣的節奏,從早上忙到晚上。在她看來,能得到被征收戶的理解和支持,再多的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每當看到那一臉古銅色的皮膚,就知道是第四小組的徐華煒,作為行政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從9月4日一直到迎賓巷區塊房屋征收結束,他每天都忙碌在一線現場協助房屋騰空、拆除工作。每天早上七點一直到晚上八點,徐華煒都活躍在房屋拆除現場,全力做好現場警戒、保證安全及現場勸導。騰空工作小組中午基本沒有休息,中午在現場簡單的快餐后就繼續投入工作。有一天下午,徐華煒在現場不小心被鐵釘戳傷了腳,同事都勸他趕緊去醫院處理。但他堅持到晚上,直到忙完所有的工作后才前往醫院處理傷口。第二天,他沒有在家休息,一大早就瘸著腳到現場開工了。
耐心細致的工作,不僅得到了被征收戶的理解和支持,更收獲了一份信任和感恩。在走訪中,一位88歲高齡的獨居老奶奶引起了第六工作組成員章曉華的注意。老人腿腳不便,生活很難自理,章曉華就和其他同事一道,時常上門照顧老人。時間久了,老人把大家都當成了好朋友,也愿意推心置腹地說說心里話。9月24日晚,老人主動提出搬遷,這著實讓工作組和章曉華本人感到意外。在協議書上簽完字后,老人拉著章曉華的手說:“政府是真心實意為我們老百姓辦事,我肯定會配合的。”為解決老人的居住問題,工作組為老人就近找了一間出租房。搬家那天,所有工作人員來到老人家,主動當起了“臨時搬家工”,還向老人承諾會不定期去探望她。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