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婺城區農信擔保有限公司位于青年路191號,走進公司大廳,只見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對著電腦工作,坐在中間的一位年輕小伙見記者進來,便熱情地站起來詢問是否有事?聽聞記者是來找張帆的,這位年輕小伙露出謙和的笑容說道:“我就是張帆。”面前這位戴著黑框眼鏡,穿著格子襯衫的小伙就是這期要報道的“最美職工”?在他的身上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呢?
他的身上有著“90后”典型的特征:熱愛自由
1990年出生的張帆,可以說是抓住了“80后”的尾巴,又為“90后”起了個頭。他說在自己的身上擁有更多的應該是“80后”的特征:做事沉穩、腳踏實地。但是,從他的敘述中,記者也真切地感受到在他身上所擁有的“90后”典型的特征:熱愛自由。
為何要如此說呢?且來看看他的“尋工記”。
2012年,張帆從云南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畢業。身為家里的獨子,父母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留在離家千里的地方工作,為了不讓父母操心,畢業之后的張帆便回到了金華來尋找工作。
教師,是父母以及張帆所設想過的第一個職業。“父母認為當老師比較穩定,而且輕松,我自己當時并沒有什么職業規劃,便想著可以先去當幾年老師,當時也考了很多證書。”張帆說。但是當張帆把教師資格證考得差不多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其實并沒有那么喜歡教師這個職業,“當老師雖然穩定,但是束縛太多……”于是,他便放棄了當老師這個念頭。
張帆對于自己的職業雖然沒有具體的規劃,但是他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希望的工作是工作環境能夠自由點,能夠多和人溝通,能夠讓自己有足夠的上升空間。”于是抱著這樣的目標,張帆在人才市場轉了起來,看看哪些工作是和自己的專業相關的,哪些崗位比較適合自己……第一次去人才市場,張帆并沒有急著投簡歷。當了解了整個市場需求之后,待到第二次去人才市場,張帆便瞄準目標進行投簡歷,“后來有一家軟件公司給我打電話讓我去面試,但我了解了一下那家公司的情況之后,還是決定不去”。
朝九晚五的工作并不是張帆所想要的,也許正因為如此,工作找起來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正當他迷惘的時候,一位朋友介紹他來農信擔保公司應聘,張帆就過來了。面試中,張帆特地詢問了工作環境,“當時我一聽,我就在想,這就是我想要的工作環境,自由,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除了這一點,農信吸引張帆的還有這家公司的經營理念:為農服務。“我自己也是在農村長大的,如今大學畢業了,自然也希望能夠為農村的發展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兩年的歷練,讓他迅速成長起來
2012年7月16日,這個日子是張帆正式參加工作的日子,在這一天,張帆成為了農信擔保公司的一員。
張帆在擔保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為農戶解決融資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前期準備工作很是繁瑣,包括資料收集、審核以及實地調查。
對于一個新人而言,如何去快速地了解并掌握這份工作的內容是一件極其重要又帶有一定難度的事,張帆也不例外。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這份工作并且熟練地掌握工作內容,張帆就認真地跟著自己的主任學習,遇到不懂的就問,有什么工作,張帆也是積極主動地去承擔。但就算如此刻苦,工作伊始并沒有想象中來得那么順利,“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業務量大,加上自己對業務并不熟悉,很多時候,我都得回家加班到半夜。”
實地調查可以說是一件“痛并快樂”著的事。說它“快樂”,那是因為實地調查這項工作正是滿足了張帆所謂的“自由”,“每次實地調查都可以去到不同的地方。”張帆說。但是它的“痛苦”也只有張帆自己能夠體會了。記得有一次,一位來自箬陽的農戶來申辦種茶葉的項目,為了了解真實的情況,張帆和同事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開了兩個多小時才到箬陽鄉,這還不夠,到了箬陽鄉之后,他們又爬了兩個小時的山才到達農戶的茶葉基地。“山路彎彎曲曲的,坐車坐得都想吐了,再爬了那么久的山路,真的是把我累趴了。”還有一次,張帆去瑯琊鎮考察一個養鴿子的基地,剛好遇上下雨天,車子很難開到基地,只能下車沿著泥濘的山路徒步過去。“等我們走到基地,鞋子和褲子上都已經臟得不行了。”
但對于張帆來說,這些“痛苦”相比于能夠幫助農戶解決困難的快樂并不算什么。“粗略算算,在自己幫助下完成融資的也不少。記得在2010年,一位剛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想養殖肉牛。養肉牛在前期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加上具有一定的風險。為了籌集資金,他跑了很多家銀行,但沒有一家銀行肯為他的大膽想法買單。當他找到我們公司的時候,領導聽了他的想法,便同意幫助他融資。之后,我們經過一系列的考察、申請,終于幫助這位大學生完成了自己的夢想,如今,他的肉牛事業可以說是做得風生水起呢!”
這些過往的經歷,酸甜苦辣,都深深地印刻在張帆的腦海里,成為他成長路上的一個個印記。鄭如升是張帆所在部門的主任,也是張帆進單位的“啟蒙老師”,在鄭如升的眼里,張帆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他笑說:“他可是我的得意門生之一啊!”就連張帆自己也說:“兩年的歷練,讓我改變了不少。以前我很害羞,連和女孩子說話都不敢。現在的我完全不同了,性格變得更加開朗,溝通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呢!”
做最真實的自己
在公司,這位“90后”小伙算是最年輕的一位員工,為此,大家都特別照顧這位“小孩”,會經常在工作和生活上幫助他、照顧他,“我真的特別謝謝他們對我的幫助,讓我能夠快速成長起來。”張帆說。對于張帆來說,在這里,收獲的不僅是成長,還有最重要的便是他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在他們面前,我可以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這是最讓我值得高興的事。”
經過了兩年的歷練,對于未來,張帆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標: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對自己負責,也對客戶負責。在努力工作的同時,張帆也不忘提升自己。張帆告訴記者,在去年,他報名了在職研究生,在浙師大學習金融專業,“我想以后,自己會更加繁忙,工作、學習兩不耽誤,努力讓自己去見識更加廣闊的世界。”
采訪結束的時候,剛好一位客戶來找張帆商談業務,張帆熱情地接待了她,仔細地和客戶講解每一個條款、事項……華女士說,為了融資的事情,自己跑擔保公司找張帆已經不下數十次了,每次來,張帆都是笑臉相迎,“這個小伙子真的是非常有耐心的,有時候,我們都急得發火了,他還是笑瞇瞇地和我們講解呢!”
在這位“90后”小伙的身上,有著“80后”的成熟與穩重,也有著“90后”喜歡自由的典型特質,這就是最真實的他吧。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