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蘭蔬菜專業合作社鋼架大棚
白龍橋宏業牧業自動喂料系統
瑯琊鎮新朱村黑木耳種植基地連棟大棚
本報訊(記者陳婷)天氣轉涼,正值秋收冬種時節。在農田里,時常能聽到機器傳來的“突突”聲。記者從婺城區農機管理站了解到,近年來,我區在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刺激下農機總量快速增長,農機存量結構不斷優化,各種高性能農業機械及設施裝備得到大量應用,大型拖拉機、高速插秧機、半喂入收割機、開溝平整機等逐步取代傳統常規機械,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機器換人”成效明顯。
據了解,目前我區農機總動力達到24.18萬千瓦,各類農機保有量達到26286臺套,其中各類耕整地機械5206臺,插秧機械83臺,收割機58臺,糧食烘干機30臺,育秧機械8臺。近3年來農機購置補貼總投入1633.787萬元,其中中央資金1415.387萬元;省級資金152.895萬元;區級資金65.505萬元。全區糧食生產綜合機械化率達68%。
農機的廣泛使用,不僅幫農戶省時省力,也大大節省了農業生產成本。茶葉生產過去一直是勞動用工最多的產業之一。如今,這些工人也大多被農機所替代。“除了高端春茶需要人工進行采摘和手工揉制外,其他的茶葉,從采摘到烘干、翻炒,基本都可以用機器解決。”區農機站站長張凌說。茶葉機械的大力推廣,不僅緩解了勞動力短缺的困難,同時,隨著機械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茶葉的炒制時間、火候等都能精確控制,茶葉品質明顯提高。
近年來,我區糧食生產、蔬菜、茶葉等產業機械化進程明顯加快。尤其在水稻生產方面,無論是耕作、排灌、植保、收獲,還是育秧、栽植、烘干,都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截至目前,我區已建成水稻育秧中心2個,育秧基地4個,集中育秧點5個,可機插大田面積0.6萬畝。我區推廣應用設施基質溫室育秧技術,保障了育秧秧苗健壯,機插后返青快,分蘗早,為高產高效打下較好基礎。全區共有20噸以上烘干中心5家,全區現有糧食烘干機30臺,裝機總噸位達到310噸,2013年全年烘干總量6293噸。今年早稻烘谷總量達到2263噸。
除了在糧食生產領域廣泛使用機械化設備,在設施農業方面我區也積極推進設施農業項目建設,認真開展設施農業項目的申報、審核、驗收工作,近3年來,全區共立項申報設施農業項目32個,補貼設施農業面積47.98萬平方米。“農業機械化的推進不僅能促進我區現代農業裝備不斷向專業化、集約化、現代化、科技化發展,也使得部分農民不再需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更多地向多種經營轉移。”張凌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