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31日,金華市第三屆中小學婺劇匯演在東陽劇院舉行,上臺演唱的師生一招一式頗具功力,引來觀眾的陣陣掌聲,展現了近年來“婺劇進校園”的豐碩成果。仙源湖實驗學校的同學們憑借原創婺劇舞蹈《髯須趣》獲得了本次比賽的一等獎,這已經是仙源湖實驗學校第二次獲得這個獎項了。這不僅歸功于仙源湖實驗學校小學部校長梅映,歸功于學校和老師的大力支持,還和學校營造的濃厚婺劇氛圍,學生每天受婺劇的熏陶有關。
更好地傳承婺劇文化
仙源湖實驗學校小學部校長梅映是金華市婺劇促進會理事,也是今年婺城區婺劇傳承熱心人草根獎的得主。早在2003年,梅映就在東市街小學開展婺劇進校園活動,在2011年的9月,梅映被調到仙源湖實驗學校,這時她在婺劇傳承方面更加得心應手。梅映表示:“我的8年工作基礎使我的婺劇進校園工作沒有走彎路,到了新學校,我更加地清楚怎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婺劇文化”。
在仙源湖學校工作3年多的時間里,她在教學中把婺文化與婺劇結合起來,融入課堂中。在美術課上,讓孩子們學做臉譜、做婺州窯,培養對婺劇的興趣。每年梅映在小學二年級通過音樂老師的推薦來挑選苗子,之后以點帶面在學校開展社團活動,在學校成立了婺劇表演社。
現在梅映帶的第一批苗子已經上了初中,他們對婺劇的熱愛帶動了整個中小學學習婺劇的氛圍。
2013年,學校又成立了婺劇民樂團,里面的小演員們也是個個出類拔萃,對婺劇有著很大的熱情。婺劇民樂班的同學們是通過海選復選一層層篩選出來的,之后老師再和家長們討論讓孩子們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學習婺劇,而安地鎮人文、自然的氛圍和家長的支持也使得婺劇進校園的工作更加順利。
施雨果是一名科學老師,在學校工作多年。隨著婺劇進校園工作的展開,施雨果就一直跟著學生們學習婺劇。很難想象一個科學老師是如何對婺劇產生興趣的,只知道有學生們演出的地方就有她的身影。
正值下課時分,校園內的下課鈴聲卻有別于其他學校,這里的下課鈴聲和課間音樂都是婺劇中的音樂片段。正是校園長期營造的氛圍讓學生們對婺劇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對婺劇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去年的10月份,仙源湖實驗學校就被評為金華市藝術特色學校。
小演員們的堅持讓他們收獲了許多
學習婺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練功,要練嗓子,孩子們常常會比較辛苦,面對困難,有的小演員有時會產生情緒,這時帶隊老師會在旁邊給小演員們加油鼓勁。梅映坦言:“學婺劇非常磨練孩子們的意志力,唱、念、做、打都需要很多的練習,我們的孩子也特別地努力,不輕易放棄。”而正是因為孩子們堅持,他們收獲了許多。
2013年5月,由劉愷威主演的電視劇《喋血孤島》在橫店開拍,為了拍攝兩位主演小時候在戲班生活的情形,導演特別到學校里挑選小演員們,曾小雪、陳晶因為身段、唱腔的出色表現而被導演選中赴橫店拍戲,這段經歷也使得兩位小演員更加熱愛婺劇。婺劇的學習非但沒有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反而讓孩子們的各個方面都有進步,學習成績都比較優秀。胡靜雯因為學習婺劇,聲音、形體和氣質都變得非常好,現在她已經是學校有名的小主持人了。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
如今五年級的廖琴是活脫脫的一名婺劇小演員了,曲不離口的她對婺劇表現出了全身心的熱愛。廖琴被選上婺劇表演社是二年級,當時選拔的時候老師們就在她身上看到了她對婺劇深深的熱愛,但是由于家里的條件不是很好,在媽媽不同意的情況下,廖琴打算放棄婺劇的學習。梅映與班主任黃曼君了解了情況后,與廖琴家人多次商量,告訴她媽媽廖琴在學習婺劇后在性格、學習成績等各個方面的改變,終于獲得家人的支持,F如今,每次廖琴表演時,家里的老人們都會前來捧場,媽媽在家也會經常讓廖琴表演。
《髯須趣》的領舞方勇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家庭的原因沒有讓他變成一個自卑內向的孩子,相反他一直很陽光、熱情,對婺劇也有相當大的興趣,《髯須趣》的得獎讓他在學校成了個小明星。還有一個孩子家中父母離婚,在剛開始學習婺劇的過程中小女孩一直表現得很嬌氣,情緒也特別大,家里的變故讓她變得不那么容易跟別人相處。在一次重大的演出中,學校叫上她父母一起為婺劇表演社拿器材,做一些服務工作。在這過程中,這對父母看到了自己女兒的成長和變化,為了女兒的前途最終復合。
“現在,孩子上臺表演落落大方,面對鏡頭也毫不怯場,音樂素養提升了,情商都提高了不少!泵酚辰榻B,通過學習婺劇,孩子們的表現能力、溝通能力、自信心都強了不少。
在校園里營造濃厚的婺劇氛圍
在學校的長廊中,有一處特別的風景就是婺劇文化長廊。為了更好地向學生們展示婺劇特色,有一個了解婺劇歷史和發展的平臺,在學校校長邢均林的提議和指導下,學校從上個學期就開始策劃籌備,到這個學期的9月份開學后,文化長廊正式啟用。
文化長廊一共有17塊展板,分別介紹了婺劇的傳統由來;領導人接見婺劇演員的珍貴資料;婺劇豐富的劇目,如《三請梨花》、《穆桂英》、《牡丹對課》、《僧尼會》等;婺劇的六大唱腔,包括高腔、昆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對臉譜、變臉、戲服的基本認識;近幾年婺劇進校園的成果展示。每塊展板的介紹十分詳細,通俗易懂,讓學生老師們能夠更快地理解。
除了文化長廊的展示,學校還特意請浙江婺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吳淑娟、浙江婺劇團國家二級演員陳建旭進校園為小演員們指導。不僅如此,浙江婺劇團的演員們也到學校為學生們帶去精彩的表演,鼓舞了全體師生在婺劇學習中的信心。
接下去學校培訓學生和老師作為文化長廊的解說員,在解說的過程中能夠更加了解婺劇的傳承,在鍛煉的同時普及婺劇的基本知識。
校長邢均林表示,通過婺劇文化長廊,老師當解說員,說給孩子們聽。孩子們學會了,也能當解說員,一個帶一個。這樣使了解婺劇的孩子越來越多,每個學生都能說出些婺劇的基本知識,真正起到普及婺劇的作用。
此外學校還成立了婺劇方面的多個社團,學校還有自己的道具、戲服、樂器,設施齊全。正是因為學校的濃厚婺劇氛圍,學校在眾多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學校還不斷組織力量,進行傳承和創新,不僅原創了婺劇舞蹈《髯須趣》,還原創了婺歌《醉美仙源》。如《醉美仙源》是在婺劇曲牌基礎上延伸,并重新作詞、譜曲創作而成,是帶有濃厚婺劇藝術色彩的婺歌,作品結合了仙源湖的山水,它以原創婺劇歌曲的形式道出了仙源湖這一方凈土的名勝、物產、人文特色。舞蹈《髯須趣》是原創的少兒婺劇舞蹈,由20位男同學組成,它以婺劇音樂為元素,是一段帶有婺劇特色又富有童趣的戲曲舞蹈,舞蹈圍繞老者的髯須展開了栩栩如生又詼諧幽默的表演。
近年來,學校藝術方面深入的耕耘取得一系列豐碩的成果。校婺劇隊表演的婺劇節目《三請樊梨花》選段《沙場落馬》在金華市第二屆中小學婺劇匯演中獲得一等獎,校銅管樂團演奏的《北京喜訊到邊寨》等獲金華市中小學生銅管樂比賽中學組第一名,原創婺歌《醉美仙源》獲婺城區元旦文藝匯演一等獎、婺城區第三屆中小學婺劇演唱大賽一等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