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下午,記者來到金華眼科醫院,正好碰到醫院下鄉義診車回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去武義縣的農村義診去了”。
過了兩天,記者再次來到眼科醫院的辦公室,這里卻一個工作人員也沒有,記者正納悶呢,這時,社會服務科主任黃歷行走進來,笑著說:“我們的工作人員都下鄉義診去了呢!”原來,這個辦公室里的所有成員都是義診隊伍的工作人員。
十年義診善舉讓萬余名白內障患者重獲光明
2004年,金華眼科醫院一成立,便啟動了防盲治盲“慈善光明工程”,先后以老人、兒童、農民、知識分子等不同的受眾為服務對象,開展了“春蕾光明行”、“社區光明行”、“白內障光明行”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動。2007年,金華眼科醫院又捐資3000萬元在金華市慈善總會成立慈善光明基金,每年捐款150萬元用于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行動。
自2010年金華市科技局醫衛類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立項以來,項目發起者金華眼科醫院,就依托政府新農村建設衛生保健網絡、殘聯康復員及民政助理員網絡,逐步構建實施了金華地區四級防盲網絡。在這項工作中,該院具體承擔、完成防盲網絡中的白內障知識宣傳、患者篩查、手術治療、護理及隨訪等,還承擔防盲治盲系列具體技術業務工作,如建立防盲專門隊伍,做好患者入院檢查,負責專車接送患者,安排回訪術后病人等。
金華眼科醫院作為金華市殘聯創建全國“白內障無障礙市”合作醫院,承擔起了大量工作,將服務送到家門口。
每年上半年,金華眼科醫院深入到各縣(市、區)的每個鄉鎮,對白內障患者進行拉網式篩查,對經篩查符合手術的貧困白內障患者,做到發現一例,免費手術一例。篩查出來的患者,可選擇到金華眼科醫院或當地醫院動手術。
據金華市殘聯統計,截止到今年11月,金華眼科醫院累計下鄉義診1800多次,義診17萬人,使1萬多名白內障患者復明。光今年一年不到,義診隊就已經下鄉509次,為超過2萬人次的老人進行眼病免費檢查,為近2千人次的老人進行復明手術。
黃力行:是義診讓她真正熱愛上這份工作
2005年的一次偶然機會,黃力行來到了金華眼科醫院工作,當時來的時候,黃歷行并不認為自己會在這里工作很久,“那時候院長說幫我把五險什么的交了,我說我自己來交,到時候不喜歡這份工作可以隨時走。”可是,抱著“隨時走”這樣想法的她卻在這里一干就是9年,對于黃歷行來說,留在這里的最大“誘惑”就是“慈善光明工程”!
黃歷行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下鄉的情景,“那一次,我們去了義烏的一個小山村,時間剛好也是初冬,天氣特別冷,為了早點趕到那里,我們起了個大早。一路顛簸,足足開了有兩個小時才到目的地。一下車,我傻眼了,整個屋子里都擠滿了來看病的村民!”第一次下鄉義診,面對這密密麻麻的病人,黃歷行還真的有些手足無措了,“一看到這么多病人,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處理,后來慢慢理順了,也就好了”。
黃歷行說,自己就是在一次次義診中愛上這份工作的,也是在一次次義診中收獲一份份感動的。“我第一次收到的禮物是五個雞蛋。”那是2006年的夏天,一位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拿著一件破舊的棉襖走過來,黃歷行很是奇怪:這么大熱天拿著一件棉襖干嘛?老太太走到黃歷行的跟前說:“我的眼睛是你們治好的,這幾個雞蛋你們一定要收下!”盡管黃歷行一再推脫,說:“你留著自己吃吧!”可老太太卻堅持著要黃歷行收下,拗不過老太太,黃歷行接下了這沉甸甸的五個雞蛋。
每次義診,每次回訪,老百姓總會拿著應季的土產品來“回報”他們,對于老百姓來說,這群人是自己的恩人,這些家里種的土產品雖然值不了幾個錢,卻是他們最拿得出手的“禮物”,也是他們最好的表達感謝之情的方式。
9年來,在黃歷行和同事的努力下,救助過的失明病人已經多得記不清了。但是,對于那些重獲光明的患者來說,黃歷行和她的同事卻是他們的“恩人”。每次來醫院檢查碰到黃歷行,他們就會拉著黃歷行手說:“我現在眼睛看得見了,你下次來我家,我一定要做飯給你吃!”每每聽到這樣的邀請,黃歷行總是高興地答應著:“好的,好的,一定去!”
“我在這里做得很開心,雖然幫助別人幫不了太大的忙,但至少我利用這個平臺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黃歷行說。
義診隊的腳步從未停止過,以前不會,以后更不會
如今,金華眼科醫院的義診隊有專門的工作人員10人,最小的才22歲。義診小隊分為兩組,每組4人,每天都輪流下鄉。上半年跑鄉鎮所在地,給老人們做眼病檢查,確定免費手術對象;下半年做回訪,為了看看每個手術病人的恢復情況,以及為一些由于子女不在身邊、無法去鄉鎮所在地的老人做檢查,義診小隊要下到每個村里。無論村子有多偏遠,路有多難走,他們都會前往;無論三伏天酷暑,還是三九天嚴寒,都擋不住他們的腳步。浦江、磐安、武義、蘭溪、永康、東陽……八婺大地哪里都有他們的腳印,“我們走過的路程可以繞地球7圈半呢!”黃歷行自豪地說。
每一次前去義診,他們都會提前看好地圖,做好準備工作。在慈善下鄉義診車上,一本已經用得破爛的地圖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是靠著地圖行走的,所到之處,他們都要清楚地知道地形、地勢以及該怎么走。“這已經是我們的第三本地圖冊了,前兩本都已經被我們翻爛了……”每一次去義診,工作人員都要比平時上班提早半個多小時出門,只有這樣才能早點趕到目的地,早點為患者看上病;每一次去義診,他們都是草草地解決一下中飯,“有時候去偏遠點的地方,找不到地方吃飯,我們就吃點泡面應付過去了。忙起來的時候,甚至連泡面都來不及吃”。
義診隊所到之處,總是會被當地的群眾圍得里三層外三層。今年上半年,義診小隊來到蘭溪市橫溪鎮,這是個比較偏遠的鄉鎮,從沒有專門的眼科醫生來義診過。聽說有好醫生來,還不收費,從各個村涌來了300人,把鎮政府會議室擠得滿滿的。黃力行回憶說,當時她舉著雙手,同事找她,完全就見不到人,只看到人群中有兩只手伸在那里。
那次,橫溪鎮共有100多名老人被篩查出來,接受了免費的白內障手術。今年,僅蘭溪一地,就有400多人因金華眼科醫院的“慈善光明行”而重獲光明。
從2004年至今,金華眼科醫院的“慈善光明行”走過了十個春夏秋冬,讓越來越多的白內障患者重獲光明。
目前,在金華開展的基礎上,“慈善光明行”還到了新疆。作為全省第一家參與援疆的民營醫院,金華眼科醫院不僅投入自籌援疆資金,還連續派出多名業務骨干前往新疆溫宿縣工作,并先后派出眼科專家進行技術援助,對當地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幫助溫宿縣醫院建立了眼科科室,兩名來醫院進修回疆的醫務人員成為新疆溫宿縣首批眼科醫生,已經能在當地獨立開展白內障、青光眼、胬肉切除手術等眼科疾病診療工作。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