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漂亮的石頭畫”“一塊塊不起眼的小石頭經過‘打扮’竟變得這么漂亮!”近日,在金華市婺城區塔石鄉中心小學的美術教室里陳列了許許多多不同主題的“石頭畫”,臉譜、山水、人物、動物、水果……引來了圍觀的家長和各界人士的嘖嘖稱贊。
一塊塊普普通通的鵝卵石,經過巧手涂鴉,在塔石小學的師生眼里變成了珍貴的寶貝,并受到全校師生的喜愛。那么這小小的石頭是怎么變廢為寶的呢?這還要從該校的特色文化建設說起。
塔石鄉中心小學,坐落于婺城西南素有“清麗南山,秀美塔石”之譽的塔石鄉政府所在地,現有6個教學班,17名教職工,100名學生,但學校里留守兒童較多。近年來,學校要求有一校一品的特色文化,學校的老師們就苦苦思索,怎么樣才能做出既體現塔小特色,而又不會加重學生經濟負擔的教學內容。
在采訪中,塔石小學的美術教研組長滕紅柳老師告訴記者:“鐘陽飛校長是一個非常善于觀察、思考的人,是他‘看見’了塔石小學大門口的小溪河道兩岸的石頭。在孩子們的眼里,這些打小就見的石頭連個玩具都算不上,可是鐘校長卻發現,大部分河灘石都有一面是比較平滑的,我們為何不好好利用這現有的資源呢?就這樣,塔石小學的石頭彩繪就孕育而生了。”
有了這個想法后,學校就馬上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教務處、德育處、少先隊等部門參加的特色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并且將“石頭彩繪”特色創建工作作為學校工作計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教務處、少先隊、教研組等部門具體落實工作要求。同時,聘請金華市婺城區美術教研員周偉蕓擔任石頭彩繪的指導顧問,對“石頭彩繪”創建過程中諸多問題進行深入而理性地分析,開展積極實踐與訓練,做好階段性的分析與改進,確保實施工作順利推開。同時還聯系了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學生為志愿者,隊長凌嘯曾多次帶領志愿團隊來該校進行石頭彩繪的創作指導。另外,學校還制訂特色創建工作規章制度,做到有規章可循,有制度可依,為“石頭彩繪”創作提供保障。
每次有各界愛心人士來校,鐘陽飛校長也總不忘提提學校的石頭夢,希望愛心人士能助學校一臂之力。后來,在塔小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終于結出了善果。杭州的萬象城給塔小資助了一百多份的水粉顏料和繪畫工具。從此,塔小的美術教室里有了新景象:上課前,老師先帶著孩子們在河灘上撿石頭。每次撿到形狀、大小合適的石頭,都跟撿了寶貝一樣。學校的美術教室里,幾個孩子用水粉顏料在石頭上涂抹,有的是老師教的京劇臉譜,有的是把課堂上講過的寓言故事變成畫面,還有的完全是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繪畫。
開展“石頭彩繪”教學之后,孩子們不僅豐富了日常活動,對美術也漸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采訪中,六年級葉李春同學的家長告訴記者,以前,她兒子對美術的興趣不濃,讓他畫畫他總是推三阻四,不愿提筆。但是現在,孩子在家里自己會靜靜地繪著石頭,很是專心,畫好之后還會立即和同學分享展示。她覺得,學校開展“石頭彩繪”活動既開動了大腦也鍛煉了雙手,更重要的是沒有加重家里的負擔,不僅孩子們愛玩,自己也會有空時畫一畫,很有意思。
“利用手邊的東西,隨時修改,隨意創造和發揮想象力,不用擔心浪費畫紙,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好事。”鐘陽飛校長覺得,石頭彩繪讓畫畫回歸到了好玩的本原,更符合孩子們的天性。現在,“石頭畫”已經成為塔石小學的藝術特色,學校還編寫了一本“石頭彩繪”校本課程教材,學生們畫的石頭作品也已不計其數,
不過,隨著孩子們技藝一天天長進,老師教的簡單的字母、動物、植物、京劇臉譜等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有些孩子已經開始琢磨怎樣利用石頭紋理創作山水和動物畫了。這對美術老師的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有一個志愿者來我們學校支教,那該多好啊!”鐘陽飛校長說,“學校雖然已經編了一本石頭彩繪校本課程教材,但是由于學校缺少專業的美術老師,這本教材還未能將各年級段的目標,規劃詳細編輯成冊,所以十分渴望大山里能夠來一位專業的美術老師。”
接下來,塔石小學在繼續開展石頭彩繪的同時還將在“石文化”方面繼續努力。相信通過努力探索和深入實踐,塔小一定能走出一條“以石載道,借石育人”的特色辦學之路。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