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市本級是水泥、砂石等大宗建材產品的集散地,日常運量極大,運輸車輛多為大幅超限超載,以往大部分都上高速公路,隨著我省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站停止收費和高速公路計重收費的分別實施,超限超載車輛紛紛棄走高速公路而改走普通公路,這給普通公路帶來了嚴重的壓力。雖然路政部門近年來持續保持高壓治超的態勢,但是一些車主、貨主和駕駛員為了一己私利,依然抱著僥幸心理多裝快跑,并利用交通部門單一執法的局限性,逃避檢查,滿足其私人利益最大化,導嚴重威脅公路、橋梁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本期《小周問交通》,婺城區公路路政管理大隊教導員馮劍橋,將為大家介紹國外治理超限運輸的主要做法。
記者:馮教導員,您能為我們介紹一下國外治理超限運輸有哪些主要做法嗎?
馮劍橋:超限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各國道路運輸歷史中普遍遇到的共性問題,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并非我國獨有。
美國運用了行政手段、司法手段、經濟手段和技術手段等措施,并且采取了監禁執法手段。例如亞利桑那州,第一次違章只承擔民事處罰,處以罰款。如果第二次違章就要承擔民事處罰和刑事處罰,要判處6個月監禁和相關罰款。經濟手段主要是階梯定價的方法。對超重數量和超重次數進行重罰。技術手段主要是流動檢測站技術、動態稱重技術、固定檢測站技術。其中不停車車重檢測也就是WIM(weight in motion)在路上就能實現車輛自動識別、自動稱重、自動報警的自動化智能化聯網化檢測方式,得到了大力倡導。
在德國聯邦貨物運輸局內,設有專門機構管理超限運輸車輛,在全國1.1萬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共設有700多個檢查站,對車輛超重、裝載尺寸超限、司機超時行駛、危險貨物運輸等進行檢測,對違章車輛有權扣留并進行處理。如對超限運輸駕駛員的管理辦法中規定,第一次駕駛員將被登記在案并口頭警告;第二次被發現將面臨三個月的監禁;一年內發現超限三次以上的駕駛員,將吊銷駕駛執照,登上“黑名單”,終身不得從事駕駛行業工作,迫使沒人敢開超限車。
在澳大利亞,對超限超載的處理方式一般是修路,即按承運貨物的起點到終點,負責修理該路段所有的損壞路面。而在日本,則是一超三罰,即罰貨主、罰運輸企業、罰司機。同時在高速公路收費站都設有電子秤來核實軸載。
日本的主要特點是:源頭治理。運輸車輛設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額定荷載設計,絕對不允許從結構上增加承載能力。杜絕改裝車輛造成的超限行為。依法監督。日本采取嚴格的監控體系,根據道路交通法監督超載,根據道路發嚴禁超載車輛通行。加強定額裝載指導。日本有關機構對運輸行業加強了裝載行為的行為指導。嚴格實行特殊車輛通行許可制度。對于根據需要,要進行大件、不可分割的貨物運輸,要在確保車輛行駛安全的基礎上,道路運輸機構對路線進行測定,對道路進行完善加固,并提出必要的附加條件,運輸方在接受附加條件并作出承諾后取得道路管理者的通行證。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