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護士、交警……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愛回西藏”志愿者。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堅持,遠在西藏的孩子們才能夠看上《爸爸去哪兒》,穿上漂亮暖和的冬衣……他們用行動譜寫著一首來自雪域高原的贊歌!
每個人的心里,大抵都住著一個西藏。
那是倉央嘉措的西藏:自慚多情污梵行,入山又恐誤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那是海子的西藏: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沒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沒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來。
那是鄭鈞歌里的西藏:回到拉薩,回到了布達拉,雪山盡頭,美麗的喇嘛廟,沒完沒了的姑娘她沒完沒了地笑。
今年2月,一次偶然的機會,同事在微博、微信上看到資深驢友“一成熟牛排”發起的一個“愛回西藏”公益活動,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定日縣盆吉鄉的藏族小學生帶去一個現代化的電教室。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們的報紙對此次公益活動進行了第一次報道。報道一出,立馬引來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許多愛心人士紛紛捐錢捐物。
5月1日,由“一成熟牛排”組建的愛心車隊,帶著募集而來的學習用品、33臺電腦和2噸重的冬季羽絨衣褲,踏上了送愛進藏的旅程。
我不是愛心車隊中的一員,沒能夠親身經歷他們進藏的這12000多公里路程的艱辛。但慶幸的是,我的一位朋友是這支愛心車隊中的一員。每天,她都會把一路上的經歷發到微信朋友圈中,這些只言片語,寥寥無幾的照片中,讓我深深體會到這次“愛回西藏”公益活動的不容易。
愛心車隊歷時29天,一路顛簸,穿越12000多公里,遭遇過重重磨難和挫折,終于將愛心物資送到了孩子們手中,他們的愛心,讓孩子們的臉上揚起了從未有過的燦爛笑容。這一次,他們也為孩子們建起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電教室。
29天后,當他們回到金華,我們的報紙再一次對他們的公益活動進行了報道。我的朋友——一名普通的護士,在采訪中她告訴我最多的不是這一路走來的艱辛,而是自己對這次公益活動的感觸,她說真的很慶幸自己有這么一個機會去西藏,讓自己幫助這群需要幫助的孩子。如果有機會,她還會再去一次西藏。
也許,“愛回西藏”的意義就在于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同時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從未有過的快樂。因為有了這支純公益的愛心隊伍的一路向西的堅持,才能夠成就孩子們的夢想。
我想,作為新聞媒體人,也應該用自己手中的筆去傳播社會的正能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是我們的責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