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陽光明媚,同身邊的同事一起,行走于二七路,滄桑的二七路上,已被歲月留下深深的印跡。道路的兩邊,沒有像繁華都市那樣的墻,帶著濃濃的裝飾,或噴漆,或貼上瓷磚,或是粉刷的白灰。
這里的景象,與高樓大廈、燈紅酒綠截然不同,就像走到純正的山區農村,有的盡是物之本色。白墻、土墻、紅瓦、黑瓦,有些瓦上還有些斑斑青苔,似乎在向天空訴說什么,盡顯淳樸。
猶記得,小時候,翻越大山,坐一個半小時的車,到達偏遠的金華西南山區探親,那個原汁原味的小村子,掩映在青翠朦朧里的小屋,便是我們孩童向往的地方,就像是來到世外桃源。那時候,大山深處,沒有寬廣的公路,人們出行都是靠走路。也因此,老人們的話語中,總會有關于大山深處的許多故事。這些故事都是老人們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年代久遠了,就像是掛在屋檐下的鈴鐺,歷經多年,卻依舊響得清脆。
慢慢行走,展現在眼前的便是一堵深刻的墻,墻上滿是爬山虎,翠綠的植物點綴滄桑的老墻,給人們增添了幾分色彩。
這是一座帶院落的房子,一堵圍墻把院子和院外分割開來,讓人們驚奇于院子里的景致?纯催@堵墻就會讓人聯想起它曾經的輝煌。你看,雖已歷經數十年,可是,它的造型是多么的精致。兩邊大門的門楣上都雕刻著細細的圖案,墻頂上也有屋檐造型,瓦片蓋得整整齊齊,讓人不得不贊嘆工匠們的高超技藝。
幾經歲月的滄桑,墻的顏色已成灰白色。墻外的二七路,行人來來往往,也許是想到有人會累,墻外,都有一排石凳。居住于此的“老鐵路”們時常歡聚一起,聊家常,話幸福。隨著時代的變遷,墻也許被人遺忘了,人們更關注的是它以外的東西,但它依然忠實地屹立在那里。更讓我驚奇的是,我竟然看不出這墻涂了什么粉料,百年的歷史沒讓它剝落一點點灰,摸上去還是那么光亮。只是下雨多了,總有些滲水,在墻外形成了一道道水痕。然而,也正因為此,我們可以想象這墻的意志和毅力。
或許,這只是世界上微不足道的一堵墻,但是這個世界偏偏需要你,你就這樣屹立在那里。10年,20年,50年,100年……也許有一天,你會轟然倒塌,但你所經歷的一切,就像世界上偉大的悲劇在涅槃中誕生,見證著人世間的榮辱興亡。
如今,二七正乘著時代的腳步,進行舊城改造,這些滄桑的城墻將會消逝,然而,留存給人們的,更多的是一種記憶以及關于墻的精神與品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