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新建的文化禮堂里,送戲下鄉、文藝巡演、專題講座等豐富多樣的活動頻繁上演,讓村民足不出村樂享文化;寬敞明亮的農家書屋里,大人孩子們沉浸在書海中,專心致志地品味閱讀的樂趣;文化廣場上、健身路徑中,老人、婦女齊上陣,扭動腰肢,舒展筋骨,體驗群眾性體育活動帶來的身心愉悅……如今在婺城,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鄉村百姓,都能隨時隨刻都能享受到均等化、標準化的公共文化服務。
2014年以來,婺城區文體新局根據“文化強區”和“體育強區”戰略,創新思路,整合資源,深入實施重點惠民工程,積極探索標準化、均等化路徑,傾力助推文體惠民項目與群眾服務需求的無縫對接,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的多層級、全覆蓋。
完善制度,探索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
今年開始,區文體新局試行績效評價標準化,出臺了《婺城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公共文化服務專項資金使用制定了一整套實施標準。實行服務管理標準化,如通過送戲下鄉計劃公示、公開招標、演出通知和回執、演出節目名錄建檔等制度,保證送戲下鄉活動公開、公平,真正辦成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豐富載體,滿足群眾精神多元化需求
結合“五水共治”、“兩美”婺城等重點工作,區文體新局開展各類巡回演出41場,大型文藝比賽21場,“送戲下鄉”140場,文化走親6場等。舉辦了“百姓才藝大賽”、“健身排舞大賽”等系列比賽,發掘一批優秀基層文藝人才。區文化館向社會免費開放農民油畫公社培訓服務576人次,開放團隊輔導服務項目2048人次等。推廣全民閱讀,免費開通“婺城區移動圖書館”;完成農家書屋出版物配送更新,共更新圖書22831冊,報刊更新7958份。同時,加強文化市場的管理,保障群眾得到健康的文化產品。
整合資源,文化遺產保護亮點紛呈
區文體新局積極爭取經費,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工作,2014年對胡氏宗祠、諸葛宗祠、花廳等古建筑進行修繕;落實各項文物安全保護措施,為35處古建類文物保護單位(點)的配備更換滅火器。舉行了婺州窯進校園“十百千”、“美麗非遺文化禮堂百村行”等活動;開展了棕編等非遺培訓,培訓傳承人300余名。
相互促進,競技與群眾體育齊頭并進
競技體育成績顯著,浙江省第十五屆運動會我區代表隊田徑項目金牌數列全省90個縣(市、區)第一;金牌數、獎牌數、總分均列金華市第一。市青少年田徑錦標賽、市少年兒童游泳錦標賽上,我區代表隊均獲金牌、總分第一名。群眾運動隊在省第三屆健身排舞總決賽中獲規定動作特等獎,自選動作一等獎。今年2個鄉鎮被評為浙江體育強鄉鎮,1個社區被評為浙江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完成小康體育村建設65個。
強化學習,干部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區文體新局利用活動開展契機,開展各類教育學習培訓,全面提高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文化業務干部素質不斷提升,精品創作不斷涌現,曲藝干部創作并編排的道情作品《田雞飛上天》獲全國少兒曲藝大賽三等獎。
責任編輯:鄭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