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安地鎮喻斯村文化禮堂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當天,由婺城區委宣傳部、區文體新局主辦的“打造美麗婺城,共建美好家園”大型文藝巡演來到該村,為村民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
戲曲、小品、舞蹈、獨唱……一個個節目輪番登場。演員們在臺上施展絕活,村民們在臺下看得津津有味,掌聲此起彼伏。他們紛紛拿出相機拍照,有手機的趕緊掏出來攝像,實在來不及準備的,趕緊瞪大眼睛觀看,生怕一個精彩的節目逃過自己的眼球。“在我們村,這樣精彩的表演,實在是很難得的。”村民開心地說。
此次送戲下鄉活動,是婺城區文體新局“三送”中送戲下鄉的一個縮影。而像這樣的特色活動,婺城區文體新局還組織、承辦過很多。婺城區“送文化、送溫暖”進山區活動,每隔一年為山區送上文藝演出,圖書、光盤、年畫和春聯;“山花爛漫·美麗婺城”系列活動,已經連續開展六屆;婺城區“推進五水共治,共建美好家園”主題巡演,已經走進文化禮堂舉辦活動20多場。
郭梓軍局長說,為保障送戲下鄉的質量,可不是每個演出團隊都有資格參加。“我們設置了一系列的硬性條件。”除了執照、設備等基本要求,還要求35歲以下的青年演員不得少于1/3;能完整演出整本劇目30本以上;以及上一年度營業性演出場次不少于300場等,以保證劇團節目受群眾歡迎。
據統計,區文體新局還創新了服務方式,實行“群眾點戲,政府買單”,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以群眾滿意度為指向,推動送戲下鄉活動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改變以往群眾被動看戲的狀況。自2011年9月成立婺城區文體新局起,該局已送戲下鄉424場,組織鄉鎮街道文化走親21場,為老百姓帶去了豐富的文化生活。婺城區文化館副館長鄭慧娜告訴記者,為了每一次送戲下鄉,演員們排練到深夜是常有的事。但為了老百姓能看到精彩的演出,再累再忙都值了。如今,婺城區全區共有業余文藝團隊1199支。2013年組織開展各級各類文化活動8732場,其中區級57場、鄉鎮級171場、村級8505場,總參與人數達到42.76萬人次。2014年組織開展各級各類文化活動8701場,其中區級76場、鄉鎮級167場、村級8458場,總參與人數達到50萬人次。
為了助推“五水共治”,該局還聯合相關部門,在羅店、竹馬、白龍橋等多個鄉鎮舉辦“推進五水共治,共建美好家園”文藝巡回宣講活動。除了精彩的文藝表演,“五水共治”圖片宣傳展覽活動,也給在場的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紛紛表示要從自己做起,保護好家鄉的清水。
在文化“三送”中,送展覽下鄉也是婺城區文體新局的重點工程。到目前為止的10多次活動中,婺城區文體新局送展覽下鄉的腳步,走進了校園,也走到了偏遠山村,滋潤著群眾的心靈。
各種各樣不同的展覽,給群眾帶去不一樣的文化感受。他們從中收獲許多,也開始有所作為。郭局長說,非遺文化保護和傳承,也是婺城區文體新局的重要工作,除了展覽,他們還開展了“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完成婺州窯制作技藝、古建筑維修保護、金華斗牛傳承人、金華山歌非遺傳承人四項培訓共300余人。由鄭紅建組織創建的農民油畫公社群體,通過連續兩年的培訓、輔導,成為一支具有特色農民油畫創作隊伍,創作了一系列的油畫作品,現在正在創建省優秀創作團隊。鄭紅建和孫傲雪的創作作品一并參加了“浙江省第十三屆美術作品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