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老齡問題日益成為眾多國家關注的焦點,而我國也提前進入老齡社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未富先老”的國家。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我市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72.23萬人,占全市人口總數的19.14%。
面對如此嚴峻的老齡化問題,養老日漸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大難題。目前,社會上呈現出三種養老方式: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家庭養老是最為普遍也是最為老年人接受的養老方式,而正是這種最為普遍的養老方式卻日益遭受嚴峻的考驗。自計劃生育實行以來,家庭結構日益核心化,養老對于子女來說負擔越來越重。而機構養老由于成本較高,缺乏家庭溫暖,社會隔離等原因無法得到老年人的青睞。對此,政府部門提出了“居家養老”的新模式,即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政府通過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券的方式,給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這種養老模式能讓老年人在自己所熟悉的環境中生活并接受服務,使老年人充分享受到家庭的溫暖,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目前該種養老模式越來越受到老年人與社區的歡迎。
(一)政府扶持
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離不開政府的宏觀指導,因此政府應轉變傳統觀念,對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給予更多的重視和扶持,特別是在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起步階段,服務開展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對其的態度和支持力度。
針對金華市居家養老服務人員數量少、專業技能普遍低下的現狀、政府應開始著手開設居家養老服務應用知識方面的培訓科目,實施技能培訓。
(二)社區為本
社區作為居家養老服務的主體,在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方面更是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為更好地提升社區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功能的發揮,應大力發揮社區工作者的功能。社區工作者應承擔資源提供者、中介者的角色,但目前社區工作任務繁重,人員少的狀況,使得社區工作者也力不從心,因此,非常有必要有一支專門的社區工作人員承擔起此項工作。
(三)社會參與
社會力量的含義非常廣泛,包括志愿者隊伍的構建,轄區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家政服務機構以及各類民間組織等,他們是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不可或缺的力量。此外還包括區、街道、社區設置的非營利性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這些中介機構的主要職責在于通過建立服務追蹤和反饋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服務中出現的問題,保證服務質量,并確保政府資金的投入真正用到實處。
隨著金華市人口日趨老齡化、高齡化、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勢在必行,但它又是一項系統的工作,牽涉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社會、社區、家庭、老人共同參與和努力。我們要循序漸進,大膽探索,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將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穩步推向深入,實現居家老人經濟、安心、舒心地享受晚年生活。
(作者系婺城區城中街道辦事處干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