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阿姨:
過年,最重要的就是
一家團團圓圓
2月2日,記者來到了位于花放巷49號的汽運聯運區塊,遇到了正忙著搬新家的胡阿姨。胡阿姨原本住在花園路193號的一個小區里,房子不大,只有50來個平方米。胡阿姨告訴記者,1996年,在汽車西站開大巴的丈夫分配到了這套房子,從那時候起,一家人就住在這里,“沒想到,碰上拆遷不得不搬了!焙⒁痰脑捳Z間滿是對這里的不舍。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胡阿姨是一個直性子的人。她告訴記者,同一棟樓里住的都是同個單位的同事,有時候開起門來,隨便吼上一嗓子,得到的不是怒罵聲,而是鄰里之間的熱情回應。胡阿姨說:“有時候出門,不鎖門都不用擔心家里會進賊。”想想這份信任,也只有在這里才會有吧。離胡阿姨住所不遠處是一個休閑娛樂的地方,一張石板桌,幾張石凳?臻e的時候,大家圍坐在石桌旁打牌,拉拉家常,聊聊八卦……胡阿姨說:“你看,這里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很是熱鬧!
縱然有千萬不舍,但終究還是得搬的。胡阿姨的老公也姓胡,據說兩個人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胡叔叔告訴記者,自己已經買了新房,離這兒很近,“我去看了好多地方的房子,婺城新城區,金東區,都是新房子,可我都看不上,還是喜歡老小區的味道……”對于老小區的熱鬧,兩個人都很是依戀,就連從小跟著胡阿姨生活的小外孫女都說:“還是比較喜歡這里,有小伙伴可以一起玩!
在記者的要求下,胡阿姨帶著記者來到了自己的新房參觀。這是一套二手房,就在太陽城對面,胡阿姨說:“我們一眼就喜歡上這里,一是公交方便,二是離火車站、汽車站近,最關鍵的是自己對以前住過的地方有感情,不想住得太遠……”說話間,便到了胡阿姨的新房子里,漆得雪白的墻壁,嶄新的電器、家具……這是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有100多個平方米,“房子是要比之前那個大得多了,以前女兒、女婿、兒子回來都要擠在一個房間睡,今年過年就不用了!边@個新家,胡阿姨花了很多心思去裝修,請設計公司幫忙設計,自己親自買材料……才有了現在漂亮而溫馨的模樣。
再過十多天,農歷新年就要來了。胡阿姨很是期待:“到時候孩子們都來我這過年,房子大了也不愁住不下了!闭f起兒子,胡叔叔滿臉的自豪。兒子高二那年派去新加坡學習,之后就便留在新加坡工作。遠在他鄉,一年到頭,胡阿姨和胡叔叔見不了兒子幾面,就連去年過年,兒子也因為工作的關系沒有回家!斑^幾天兒子就要回來了,這個春節,我們一家人可以過個團圓年了!”
當天,胡叔叔去指揮部辦理了手續,領了錢!芭f城改造項目挺好的,小房子換了大房子,如今又領了錢。家也搬得差不多了,這個星期天我們就要住進新家了!焙迨甯吲d地笑道。
陳爺爺:過年,最懷念的是老伴做的那一桌好菜
陳旭爺爺和劉全政奶奶今年都已經70歲出頭了,原本對于拆遷,年紀大的人必定是非常反對的,畢竟這里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地方?墒,陳爺爺和劉奶奶卻不同,相反,倒是很配合政府的工作。尤其是身為二七社區花園樓樓道長的陳爺爺,不但自己以身作則,還積極地幫著政府做樓里其他住戶的思想工作。從簽意向書到簽約,陳爺爺和劉奶奶都是第一戶配合政府工作的,他們說:“這是一項為民服務的工作,美化了咱們金華的市容市貌,還能提高咱們的生活水平。”
1996年住進這里,老兩口就沒有離開過,習慣了這里的一切,對這里也有了感情。劉奶奶告訴記者,自己住的房子樓下是一個流動的菜市場,每天清晨,叫醒他們的是樓下熙熙攘攘的人群聲以及小販的叫賣聲,尤其是臨近春節,樓下是越發熱鬧?涩F在大伙兒都忙著找房子、搬新家,樓下的流動菜市場已經許久沒有響動了。
在陳爺爺的記憶里,過年最懷念的還是老伴做的那一桌好菜!耙郧凹依飾l件不好,平常日子里是很難吃到雞、鴨肉的,這些稀罕物也只在過年時才能吃!眲⒛棠虩靡皇趾貌恕ER近過年,她會和老伴一起準備些春卷,一邊是甜的,一邊是咸的,一人做一人炸,忙活一天,等到年三十晚上,劉奶奶會燒些平日里吃不到的好菜,像紅燒扣肉、鹵鴨、糖醋排骨、白斬雞……往年的除夕宴上,劉奶奶總會準備十幾道菜,一道道美味的家常菜,好吃得讓老伴和孩子們根本停不下來。
劉奶奶告訴記者,自己有三個女兒,小時候女兒們最喜歡過年了!拔液屠习闀缭绲貫樗齻冎棉k新衣,買上幾斤凍米糖、花生糖。到了年三十晚上給她們做頓好吃的,她們就繞著桌子一圈圈地轉,別提有多高興……”劉奶奶說,那時候日子雖然過得艱苦點,但過年總是那么其樂融融。
如今,女兒們都已經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也很難再在一起吃頓團圓飯。而劉奶奶自己年紀也大了,沒有精力去準備那么多的美味佳肴,對于老伴陳爺爺來說,那時候才有過年的味道。
這次拆遷,老兩口就在離大女兒家不遠的一個小區買了套二手房。房子的面積由原來的60多平米擴大到了現在的100多平米。老兩口說:“房子大了,今年過年總算是可以讓女兒們來我這里過個團圓年了!”“如果可以,我想再給老伴和女兒們燒頓年夜飯!眲⒛棠陶f道。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