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現象的日益突出,老年性癡呆癥的患者也逐年增加,因此而引起的老人意外走失、意外摔傷死亡的新聞事件層出不窮,老年性癡呆已成為威脅老人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那么,面對病因不明的老年性癡呆,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防治呢?家中有老年性癡呆患者,我們又該怎么應對和護理?日前,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金華市第二醫院院長張載福、副院長范衛星、老年科主任章群和七病區護士長張曉霞。
“老糊涂”可能是患了老年性癡呆
金華市第二醫院,是全省十家抑郁癥和老年癡呆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示范基地之一,也是金華地區唯一一家負責該項目的醫院,作為項目負責人——副院長范衛星告訴記者:“想要了解老年性癡呆,首先必須從正確認識它開始。”
據范衛星介紹,老年性癡呆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以認知功能缺損為核心癥狀的獲得性智能損害綜合癥。從目前研究來看,該病的病因仍未明確。老年性癡呆通常具有慢性、進行性的特點,并且隨著疾病的進展,常伴有精神、行為和人格異常,最終將導致病人的社會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職業能力)下降甚至喪失。主要包括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路易體癡呆、額顳葉癡呆等,其中前三種類型的癡呆占所有老年期癡呆病例的90%以上。
“老年性癡呆癥多發于65歲以上的老人,與年齡的關系較密切,‘老糊涂’有可能是患了老年性癡呆。”范衛星說,目前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性癡呆癥患者已達600萬人,造成這一龐大患病人群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很多人認為人老了,糊涂一點,健忘一點是一種自然衰老的正常表現,根本不是什么病態。因此治療干預的人并不多。
如果診治不及時,老年性癡呆癥往往會進行性加重。一般來說,老年性癡呆癥平均生存期為5.5年,如果患病的老年人沒有其他器質性疾病,則可生存10年左右,但由于該病中晚期患者大多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專人全天候照顧,否則極易出現安全事故,病人和家屬往往因此承受著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經濟壓力,并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
可讓醫生們遺憾的是,全社會對于老年性癡呆的認識非常匱乏,非但不知道這個病,并且患者自己有病恥感,因此導致該病的就診率、診斷率和治療率極低。就范衛星個人的出診情況來看,到市二院門診就醫的老年性癡呆患者主要有兩類人:一類是知道這個病,稍微記不住事情就很緊張的;另一類則是病情已經到了中重度,生活無法自理,由家人送來的患者。對于后者,由于喪失了最佳時機,治療難度加大,治療效果也大打折扣。
老年性癡呆的病因
雖然影響老年性癡呆的因素很多,但就多年臨床經驗而言,這些“病因”并不是無跡可尋的。
范衛星例舉了8個危險因素:1、年齡。尤其是65歲以上的老人,是該病的多發人群;2、性別。相比男性而言,女性患老年性癡呆的幾率更高,這是因為女性的生存期一般都比男性長,女性年齡增大,患病幾率也提高了;3、遺傳因素。絕大部分的流行病學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該病的危險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屬成員中患同樣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4、生活方式。如有大量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及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群,更易得老年性癡呆;此外,早期回顧性發現的吸煙對老年性癡呆有保護作用目前并未得到證實;5、情緒。性格內向,不喜與人交流或患有抑郁癥的人群,也是該病的高發人群;6、文化程度。善于思考的人比不善于思考的人,患病幾率更低;7、腦損傷或腦震蕩過的人;8、其他因素,如職業暴露(工業溶劑、鉛、電磁場等環境影響)。
而根據認知能力和身體機能的惡化程度,老年性癡呆主要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階段(1~3年)。為輕度癡呆期。表現為記憶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判斷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對事件進行分析、思考、判斷,難以處理復雜的問題;盡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對新的事物卻表現出茫然難解,情感淡漠,常有多疑等。
第二階段(2~10年)。為中度癡呆期。表現為遠近記憶嚴重受損,簡單結構的視空間能力下降,時間、地點定向障礙;不能獨立進行室外活動,在穿衣、個人衛生以及保持個人儀表方面需要幫助;出現各種神經癥狀,可見失語、失用和失認;情感由淡漠變為急躁不安,常走動不停,可見尿失禁。
第三階段(8~12年)。為重度癡呆期;颊咭呀浲耆蕾囌兆o者,嚴重記憶力喪失,僅存片段的記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現緘默、肢體僵直,查體可見錐體束征陽性,有強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終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發癥。
“其中,第二、三階段最易出現老人走失、意外的情況,也是家人最難控制的階段,目前到醫院里來就診的病人,大部分以中重度為主!狈缎l星說。
老年性癡呆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那么,面對眾人“避之不及”的老年性癡呆,我們又該如何防治呢?金華市第二醫院老年科主任章群是這樣回答的:“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章群告訴記者,很多人認為,老年性癡呆無藥可治,治與不治都一樣,也根本不需要治療。但事實上,老年性癡呆必須治療,且治療越早,療效越好。
在章群的印象中,醫院就曾收治過這樣一位患者,他是一位60多歲的老爺爺,經常往外跑、打人,家人無奈只能將他送進醫院。剛來病房時,老人已屬于中度癡呆,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后,現在情況好轉很多,有時還會主動幫助護士推治療車。
“藥物治療雖然不能根除老年癡呆,但它能改善患者的一些狀態,比如失眠的老人,可以治療他的睡眠,讓他情緒和精神上都有好轉,這對病情發展也有延緩的效果。”章群強調,目前藥物治療仍是老年癡呆的主要治療方法。治療的主要目的是可能改善精神行為癥狀,阻止過早出現行為和功能的下降,改善生活質量,延緩或阻止癡呆的進程,盡可能減少并發癥,延長患者的生活自理期和生存期。
通常,醫生會根據老年癡呆的不同類型、不同癥狀選擇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尚無證據表明細胞基因治療及功能神經外科手術可以用于老年癡呆的常規臨床治療。為避免延誤治療,老年癡呆患者及其家屬不應道聽途說,迷信各種“偏方”、“秘方”,而應相信科學,盡早去正規?漆t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接受規范治療。
“但實際上,真正能認識到早期診斷價值的人并不多”。章群負責的病人中,有一位89歲的離休干部,老人年輕時是高級知識分子,有文化、有涵養,年老后突然得了老年性癡呆。一開始,家人都不相信這事發生在老人身上,又不舍得把老人送到醫院,等到管理困難時,老人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期。他開始整夜整夜不睡覺,脾氣暴躁,時常出走,已經到了中重度階段。送來住院的那一天,老人的妻子、女兒在病房哭個不停,仍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特別是她的女兒,哭著對章群說:“父親這么多年來從來沒離開過家,為什么他會患上這個病,為什么?”
聽完這句話,章群心里也是五味雜陳,她說:“如果當初家屬能及早面對事實,帶老人過來診治,也許結局就不一樣了。”
家中有老年性癡呆患者,該如何正確護理?
既然老年性癡呆已成事實,那么,患者本人和家屬該如何正確面對并配合醫生進行積極治療?老年性癡呆患者又該怎么護理?這些問題,七病區護士長張曉霞提供了一些建議。
首先,針對處于第一階段輕度癡呆期的患者,家人應該引起重視,及時去醫院就診。特別是一些孤獨的空巢老人,子女應該盡量陪在身邊,多去關心他,與他溝通,外出散步。一方面通過藥物治療對病情進行干預,另一方面多讓患病老人動腦,想事情。家人可以將幼兒園的知識再教給老人,加強記憶。
其次,對于第二階段中度癡呆期患者,由于患者會出現出走的情況,在老人身上準備好“信息卡”,填寫家庭地址和電話,以便走失后可以快速找回,這是非常重要的。但這期間,一般不建議由家人看護,而應送到醫院就診。屆時,除了藥物干預外,醫生還會對老人進行專業的康復治療。通過反復敘述,促進老人的記憶,讓他(她)再學會穿衣、吃飯等生活日常動作,達到行為糾正的目的。
最后,針對第三階段的重度癡呆期的患者。因為他們大多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只能長期臥病在床,容易發生感染和并發癥。無奈走到這步的話,希望家屬在信任醫生和護士工作的基礎上,可以多來看望老人,陪他說說話,度過最后的時光。
張曉霞強調,雖然老年性癡呆是不可逆的,但經過及時的治療和正確的護理,以前10~12年的發病區間,現在可以延長到15年,甚至20年以上。其中不乏一些病人情況好轉后出院的例子。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90多歲的老爺爺,剛送過來的時候,一發病我們幾個人都打不過,結果住院住了一個多月,他的老年性癡呆的癥狀就消失了,后面出院帶回家,家人都對我們的工作很滿意。”不過,章曉霞也提醒,患者出院后,家人仍然要注意護理,“一方面要配合醫生定期復診,有問題及時與醫生溝通;另一方面因為老年性癡呆是持續不斷發展的,要堅持服藥,專人看護,盡量避免外部環境對老人造成刺激,以防病情反復”。
未來,金華市第二醫院將在全市助推老年癡呆性防治技術
作為抑郁癥和老年癡呆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示范基地之一,金華市第二醫院院長張載福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
據他介紹,近年來,金華老年性癡呆的患病率又有所提高,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達到了5%,85歲以上的老人達到了20%,這意味著,有很大一批老年性癡呆患者需要救治,但事實上,因為病種的特殊性,能收治這類病人的醫院和機構并不多,醫療條件和需求不匹配,醫療壓力顯而易見。
為了應對日益突出的社會老齡化問題,結合醫養結合、以醫為主的政策,2001年5月,金華市第二醫院成立了老年精神科,專門收治老年性癡呆和精神障礙的老年人。雖然,目前醫院可提供床位300余張,但需求量依舊緊張。
為此,自2014年起,金華市第二醫院開始老年科病房的擴建工程,預計新病房樓會在2016年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屆時,將新增200余個床位,繼續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護理、治療和照顧等醫療服務。
除了在基礎設施上下功夫外,未來,金華市第二醫院將根據社會需要,設立老年性癡呆特色重點專科。一方面通過加強內部培養,提高醫護人員的醫療水平;另一方面通過社區、養老院和鄉鎮醫院的聯動,推廣抑郁癥和老年性癡呆防治的應用技術,充分利用社會各界資源,為服務老年患者出一份力。
“相信,通過老年性癡呆的知識普及和醫療技術的廣泛推行,未來,老年性癡呆將不再是人人畏懼的‘不治之癥’!睆堓d福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