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創下了‘浙江省文明村’的牌子,是今年婺城區唯一獲得該稱號的行政村!”近日,乾西鄉湖頭村黨支部書記陳加平高興地告訴記者。這塊暫新的金色牌子,見證了湖頭的又一次跨越提升,更凝聚了全村黨員干部群眾的汗水和心血。
說起來,這幾年的湖頭村,一直是各級媒體關注的焦點:2011年,湖頭“狗肉節”風波,“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湖頭村”。面對危機,乾西鄉黨委政府沉著應對——取消物資交流會、叫停“狗肉節”。對此,湖頭村積極配合,使負面態勢迅速得到遏制。在隨后的2012年,該村兩委花巨資建起了休閑廣場和大舞臺,為舉辦婺城區民俗文化藝術節提供了主場地。“狗肉節”變身文化藝術節,湖頭再度成為焦點。這一次,危機成了轉機,徹底扭轉了湖頭乃至乾西的形象逆局。2013年,農村文化禮堂結合小西湖治理形成的“景觀式文化圈”,讓湖頭村再一次聲名大震,得到了省、市多家媒體點贊。而剛剛過去的2014年,湖頭各項事業齊頭并進,尤其“五水共治”工作成績矚目,被眾多媒體公認“村級治水樣板”。
3月16日,記者再次走進湖頭村,感受村情村貌,對話干部群眾,細細解讀“浙江省文明村”這塊沉甸甸的牌子背后的故事。
黨員干部隊伍管理有妙招——
參與才能團結團結就是力量
在湖頭村兩委辦公樓的榮譽室里,記者看到了3塊金華市委組織部頒發的“五星基層黨組織”牌子,時間分別是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對此,陳加平坦言:“有一支團結又有十足戰斗力的黨員干部隊伍,就是我們湖頭各項事業能夠快速發展的最大依仗。”
人多心齊,這是湖頭村黨員干部隊伍最大的特點。記者了解到,目前,該村共有100位正式黨員,可謂陣容龐大。為了管好這支隊伍,村黨支部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我覺得,我們村黨支部對黨員活動很重視,讓黨員真正參與村莊發展事業,有歸屬感,也強化了責任感。”該村75歲的老黨員陳躍濟表示。
過去一年,湖頭村響應市、區黨委政府號召,積極開展村莊環境衛生整治、禁限燃放煙花爆竹等行動,多次組織全村黨員干部義務勞動清潔家園、勸導村民“禁限燃”,取得了良好效果。讓人感動的是,一次次義務勞動,黨員干部始終積極熱情,無人推辭、抱怨。比如,去年11月21日,湖頭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環境衛生整治行動。當天,村里的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村民代表一百多人參加義務勞動。“除了年老體弱的黨員以外,其他黨員基本上都參加了此次勞動。有幾位黨員因工作關系,自己無法前來,就叫家屬來‘代崗’。”湖頭村分管組織的副書記陳敦余回憶。黨員張啟丹,當天就是請丈夫“代崗”的。因為經營著一家衛生室,她平時工作較忙,可她覺得,“作為黨員,為村里服務是應該的”。這樣的想法,讓她樂于參加各類黨員活動,也因此在自己沒有條件參與村里的義務勞動時,“心里總覺得過意不去,就干脆叫丈夫代替了”。還有“禁限燃”工作,該村全體黨員均自覺簽訂了責任書,無一人違反規定燃放煙花爆竹。同時,該村還通過發動全村黨員干部挨家挨戶上門開展農戶思想工作,并落實巡查監管,確保了“禁限燃”規定的落實。這其中,“禁限燃”的宣傳和勸導工作,連二環線以外的兩個自然村也沒一戶落下。
農村黨員干部,同樣要為生活而忙碌奔波。因此,一旦義務勞動次數多了,難免有人私下犯嘀咕,抱怨幾句,或者想辦法拒絕參加。何以湖頭村黨員始終保持了積極性?對于這個問題,陳敦余沒有直接回答。他在與幾位黨員進行交流,又作了一番思考后,才肯定地表示:“主要有兩方面因素在起作用。一方面是完善制度,從嚴管理。另一方面,我們村里的所有黨員,對村兩委的決策都能提前知情,而且他們一直參與著村莊的建設和發展。這種知情權、參與權,讓他們更加關心自己的村莊,自然也就更愿意付出努力。”
原來,湖頭村每月15日為固定的黨員活動日。這一天的黨員活動,村黨支部有一個“保留項目”——向所有黨員通報村兩委各項工作情況。“具體地說,就是和黨員們講一講之前一個月,村里做了哪些工作,做到了什么程度;然后再說一說,接下來村里準備做哪些工作,準備做到什么程度。當然,黨員們覺得村里需要開展什么工作,或者群眾有什么意見、建議,也會提出來,再由村兩委進行討論研究,作出決策。”陳敦余介紹。這個“保留項目”,至今已堅持超過4年,成了湖頭村黨員參加黨員活動時關注度最高、參與度也最高的內容。
“參與村莊發展,然后樂于為村莊發展提供服務,這其實是一個良性循環。我們都在說,要發揮黨員的積極性、先進性,可如果黨員平時從來沒有機會了解、參與村里的事務,從不關心村莊發展,那么,在村里需要他們出錢出力時,他們不會有很高的積極性。正因為大家都參與了村莊的建設和發展,責任感會油然而生。有了這份責任感,為村莊辦事的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也就是俗話說的,‘與自己相關的事情更上心’。”陳加平就此總結說。正因為有了在黨員管理上的良性循環,如今,該村開始進一步引導村委成員、村民代表常態化參與村莊建設發展,從而進一步凝心聚力、提高辦事熱情。
當然,湖頭村還在關愛黨員、營造黨支部大家庭方面作了種種努力。早在2011年,陳加平就牽頭成立了湖頭村黨員關愛基金,用以幫扶、關愛困難黨員和老黨員。有了關愛基金,加上村黨支部良好的運作,如今,該村黨員已經基本形成“有困難找支部”的共識。這也為全村黨員凝心聚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村莊“兩富”建設馬不停蹄——
設施不斷完善文明花開燦爛
湖頭村有7個自然村,1100多家農戶、2700余人口,具有村子大、自然村分散、復雜情況多等特點。這樣的行政村,村莊發展難度相對較大,可因為“有一支團結又有十足戰斗力的黨員干部隊伍”,這些年,湖頭發展很快,村莊面貌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去年村里給每個自然村都做了休閑廣場,這件事我覺得最滿意。”“我們老年人有味,村里有了老年食堂,吃飯都能吃現成了。”“我認為,農村文化禮堂建得好,有空就可以過去坐坐,寫寫畫畫、看看書,還能和有共同愛好的人交流一下,蠻好!”……提起家園變化,湖頭村民感受良多,但一致的觀點是——湖頭越來越好了!
2010年,湖頭村集體投資約200萬元新建了老年活動中心,使老年協會徹底告別臟、亂、差以及破舊的活動場所,得到了全體老年人的歡迎;2011年開始,投資100余萬元建設了七座配電房及管線網,有力地配合了農電管網改造建設;2012年投資約200萬元進行各自然村污水處理工程,徹底告別了村莊污水橫流、池塘變色的狀態,還村民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2013年投資數百萬元進行了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程、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項目,方便了周邊村民的生產生活、休閑娛樂……如果說這些已經是“老黃歷”,那么,2014年,該村兩委同樣馬不停蹄,完成了多項民生工程。
說起來,湖頭村文化禮堂大舞臺以及舞臺前的休閑廣場已經小有名氣,這里不僅是湖頭村“景觀式文化圈”的一部分,更是連續三屆婺城區民俗文化藝術節的主場地。不少外村人為此感到羨慕,卻不知道如今的湖頭,這樣的風景已經增加了一處又一處。“我們村有7個自然村,讓其他6個自然村的村民都到這個休閑廣場健身娛樂,這不現實。為了方便各自然村村民,村兩委共同研究決定,在每個自然村都建一個休閑小廣場。”陳加平告訴記者。就這樣,去年一年時間,湖頭村在后角等自然村建設完成了5個休閑小廣場,目前還有最后一個自然村的休閑廣場正在建設中。令人稱奇的是,每個自然村的休閑廣場都依水而建,先將塘(湖)駁坎,圍上青石欄桿,圍種上綠化,然后平整出一片土地,安裝健身器材,建設燈光球場、健身小廣場……正如該村村民所言:“這一個個廣場,就是一處處風景。”
此外,讓該村老年人津津樂道的是,去年11月正式建成并啟動運營了湖頭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該中心的老年食堂,讓全村70歲以上老人有了“吃現成飯”的機會。與其他村莊不同的是,湖頭村老年食堂還貼心考慮村域范圍較大的實際情況,采取了“一拖三”的運作模式,即一個廚房供應著三個餐廳的飯菜。如此一來,各自然村的老人可以就近選擇就餐點,享受更便捷的服務。
休閑廣場、大舞臺、文化禮堂……越來越完善的文化娛樂平臺,讓湖頭村民精神生活日漸豐富。從日常的跳舞健身、散步休閑,到節日的文娛匯演,參加的村民越來越多,村里的中老年舞蹈隊、鑼鼓班、太極拳表演隊等文體隊伍也越來越壯大。歡聲笑語中,湖頭村民正朝著“兩富”生活快速前行。
“五水共治”創先爭優——
垃圾湖變身景觀帶村級樣板還要上臺階
陳加平說:“現代新農村,要發展也要環保。”這也成了湖頭村兩委的共識。早在2013年,湖頭村就啟動了治污水行動——治理“母親湖”西湖的中段(住宅段)。近半年時間,在該村兩委、相關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耗資200多萬元,使西湖中段12畝水面,清除淤泥10000多立方米,垃圾1000多噸;沿湖拆遷安置了10戶農戶,拓寬鋪設了800米水泥道路;同時采用修舊如舊的工藝,完成湖邊駁坎修理300米,保護古樹10余棵,并增做了青石欄桿、修繕了寧壽古橋……曾經人人躲避的垃圾湖、臭水溝,搖身一變,成了該村“景觀式文化圈”中的景觀帶,消失經年的“西湖浣衣景”也得以重現。
湖頭村治污水的行動沒有止步。2014年,該村再投巨資,對西湖下段進行了生態駁坎,以及沿湖部分道路的綠化美化,同時又配合區水務部門展開清淤疏浚,為西湖下段清運淤泥約60畝。“我們的目標是,將小西湖景觀帶擴展成大西湖景觀帶。”湖頭村分管污水治理的副書記張路前坦言,“為了這個目標,我們還要繼續努力。”
記者還了解到,在湖頭村,不僅西湖治理工作在如火如荼開展中,其他村中溝渠、池塘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整治。為了治水,該村兩委一一克服了缺資金、缺技術、缺理解等等困難,堅持自力更生,主動出擊,堅持突出重點、分步治理,積極發揮黨員干部、村民代表的先鋒模范作用,發動全民參與,建立水陸聯動的治理模式。同時,該村還在7個自然村分別成立了治水小組,以“責任制”、“包干制”的形式展開治水行動,不僅進一步營造治水為民、全民治水的濃厚氛圍,也使此項工作壓力得以分解,為深入治水、長效護水奠定了基礎。
“2015年,我們村將自我加壓,除完成西湖下段治理工程外,將積極配合上級政府對長湖全流域整治、啟動村級沿長湖流域污水改造項目、完成太陽能減量化垃圾房建設等項目,使我們村治污水工作再上新臺階。此外,我們還計劃在全體村民的努力下,用3年時間,實現全村100余畝池塘可游泳的目標。”張路前最后表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