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改革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全區上下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工業強區、商旅興區、生態立區、城鄉統籌”發展戰略,按照“抓轉型、重投入、優環境、興實體、惠民生、促和諧”的工作思路,聚精會神抓發展,全力以赴促轉型,克服了各種困難,實現了經濟企穩向好的態勢,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一、綜合
全區主要經濟指標(含金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區實現生產總值(GDP)456.47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11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182.19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255.17億元,增長7.8%。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1.2%,批發零售業增長11.9%,住宿餐飲業增長8.1%,金融業增長7.5%,房地產業下降11.4%,其他服務業增長10.6%。土地總面積1391.24平方公里,年末總人口63萬人,人均生產總值72612元,比上年增長6.9%。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4:40.3:55.3調整為4.2:39.9:55.9。
區屬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區屬生產總值(GDP)232.1億元,比上年增長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09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69.5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149.51億元,增長7.8%。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1.9%,批發零售業增長13.5%,住宿餐飲業增長9.3%,金融業增長7.6%,房地產業下降10.4%,其他服務業增長7.9%,人均生產總值60844元,比上年增長6.9%。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9:30.7:63.4調整為5.6:29.9:64.4。
二、農業
全年預計完成農業總產值22.5億元,同比增長2.8%,完成農業增加值13.1億元,同比增長2.6%。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2萬畝,同比下降5.4%,糧食總產量7.5萬噸,同比下降7.4%。花卉苗木種植面積6.04萬畝,同比增長2.5%。全區油菜籽產量3896噸,同比增長8.4%;蔬菜產量6.8萬噸,同比增長4.4%;水果產量3.3萬噸,同比增長2.5%。全年生豬出欄38.2萬頭,同比下降4.6%;奶牛存欄數13979頭,同比下降12.3%;牛奶產量40454噸,同比增長5.2%;水產品產量8114噸,同比增長43%。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2241畝,跡地更新面積5087畝,完成成林撫育面積33970畝,低產林改造面積7703畝,封山育林面積533270畝。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區完成工業增加值56.22億元,同比增長5%,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4.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53.7億元,同比下降1.5%;完成銷售產值146.1億元,同比下降2.8%,工業品產銷率為95.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26.7億元,同比下降14.4%,占銷售產值比重為18.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4.5億元,同比下降3.1%;實現利稅總額11.6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利潤總額7.4億元,同比增長3.6%。
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59億元。全區48個三級及三級以上建筑施工企業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905.1萬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701.6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9.3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投資項目投資40.8億元,同比增長15.9%,房地產開發投資48.5億元,同比增長14.2%。投資項目中工業投資20.2億元,同比下降9.2%。按投資的產業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6697萬元,同比增長29.8%;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0.2億元,同比下降9.2%;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8.5億元,同比增長24.5%。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6.6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批發零售業254.6億元,同比增長9.5%,住宿餐飲業12億元,同比增長24.3%。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8.7億美元,同比增長13.7%,其中自營出口額8.4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合同利用外資2827萬美元,同比增長32.6%;實際利用外資1043萬美元,同比下降15%。
六、財政
全區財政預算總收入33.3億元,同比增長9.3%,區級收入7.7億元,同比增長9.3%;全區財政支出18.2億元,同比增長14%。
七、科學技術
2014年,科技項目立項數量增長明顯。全年累計獲國家、省、市各類科技立項61項,其中國家火炬計劃2項、國家星火計劃項目4項;省級新產品試制計劃4項、省級創新基金3項、省科技特派員項目7項、省農業成果轉化項目2項、省團隊科技特派員2家;市科技項目17項(工業8項、農業9項)、市科技特派員項目10項、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項、市科學技術獎5項。培育創新主體能力加強。全年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家(省級3家、市級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3家、省級農業科技企業2家、省創新型示范企業1家、高新技術研發中心7家(省級2家、市級5家)、農業科技研發中心1家(市級1家)。2014年,全區專利申請量達213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504件,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7.3和16.9%。
八、教育、文化和體育
通過了“全國義務教育均衡區”國家級評估,學校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提升,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使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持續發展。啟動第二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努力發展小學“特色教育”,切實推廣初中“高效課堂”,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精品化。全區小學入學率、小學畢業升初中比例均為100%。年末全區有職業高中1所,專任教師227人,在校學生5066人;普通初中17所,專任教師1124人,在校學生12836人;小學31所,專任教師1819人,在校學生28637人;幼兒園136所,專任教師1143人,入園兒童17680人。
文化體育事業持續繁榮,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新體系,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標準化、均衡化路徑。全區15個鄉鎮街道完成綜合文化站建設;開展“送戲下鄉”、“送書下鄉”以及“激情婺城”系列大型文藝活動;12個鄉鎮被評為浙江體育強鄉鎮,1個社區被評為浙江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
九、衛生事業
全區有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24個,衛生技術人員689人,民營醫療機構26家,個體診所、村衛生室232家,核定醫療床位481張。2014年參加城鄉居民醫保21.4萬人,參合率達到97%。全區19家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9家具備運行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125家村衛生室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率為93.29%,達到了浙江省衛生廳的實施要求。2014年度開展城鄉居民健康體檢,參保城鄉居民健康體檢113604人,共體檢成人51541人次,其中老人31665人次,學生兒童62063人次,體檢結果異常20076人次,建立了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358518份,戶籍人口電子建檔率達93.97%,提前完成省定目標。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公安人口年報統計,年末全區戶籍管理人口為38.14萬人(非農業人口15.41萬人)。全區人口出生率為10.55‰,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0.78個千分點;死亡率為8.37‰,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2.65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為2.18‰,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86個千分點。
據抽樣調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18.5元,同比增長9%;人均消費性支出23711.9元,同比增長4.3%,其中食品煙酒消費支出6677.6元,同比增長1.7%。據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2014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6.2元,同比增長10.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489.1元,同比增長13%,其中食品煙酒消費支出4349.6元,同比增長12.6%。
2014年,城鎮低保標準每人每月588元,農村低保標準每人每月425元,符合低保條件的城鄉居民已全部納入低保。截至目前,全區共有3454戶4993名城鄉低保對象、2837戶4292名低保邊緣困難群眾、538名重度殘疾人享受相應救助,累計發放低保、低保邊緣、重殘、醫療等各類救助款2800余萬元;發放冬春荒生活補助100萬元,主要用于6600余戶因災受困群眾的生產自救。新增130家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全區3800多名老人享受到居家養老政府購買服務政策。開展“2014年慈善溫暖行動”、慈善助學系列活動,發放慈善救助金200多萬元;做好慈善總會籌備前期基礎工作,宣傳發動并開展募捐,2014年共收到善款45萬余元。按政策落實全區90名符合條件的孤兒(或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的發放,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95萬元。做好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發放直補資金1011.42萬元,全區共有16857名直補移民受益。加強區劃地名管理,統一制作路門牌1936塊,完成婺城、蘭溪行政區劃界線勘界的聯合檢查。
勞動部門積極做好就業服務工作。今年共完成農村勞動力素質提升培訓3100人,其中轉移就業培訓536人,農村實用人才培訓2564人。新增就業崗位4500個,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252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8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72%,遠低于4%的控制目標。
注: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
2)公報中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