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2年6月孝順中學高中畢業,回鄉務農,踏入社會,至今已40年有余。回首往事,感慨萬千。有努力拼搏的記憶,也有潔身自好的淡定,但所有的點點滴滴,都是人生的經歷。六十回首往事,記下數言以備忘之。
陽春早三月,花香鳶飛時。
晨起臨蘭亭,神情聚筆端。
忽聞退休令,轉眼已六十。
往昔歷歷事,點滴涌心頭。
家住楊卜村,偏僻荒涼地。
少為牧羊童,家貧住茅棚。
村邊多松林,出沒有豺狼。
七歲上學堂,父母冀期望。
在校讀書郞,閑時幫父忙。
雖遭文革亂,方寸能持撐。
矢志學成時,改變苦舛命。
十年勤奮學,無緣大學堂。
高中畢業日,回鄉事農桑。
接受再教育,雨淋烈日曬。
犁耙挑扛苦,勞累無寒暑。
所獲無幾多,面黃衣紗破。
全家七八口,苦累拴田頭。
世代皆如此,吾輩又奈何。
恩師楊根明,薦我去代課。
村校兒郎少,復式次第教。
俟后轉民辦,調入金輪寺。
此為中學堂,專授數理課。
丙辰毛周逝,文革動亂止。
鄧公舉高考,我輩齊踴躍。
初考剛通過,備戰迎考忙。
教辦來通知,要我任輔導。
孝順一會堂,莘莘三百生。
企盼此中考,跳躍出農門。
我心存憂疑,領導來相勸。
勸我改中考,上線有勝算。
當年農家郞,權衡兩利弊。
高考改中考,專心做輔導。
成績出榜日,師范錄取我。
從此吃皇糧,親友彈冠慶。
金師一年半,畢業到讓長。
教授物理課,時有五年長。
教學肯用心,管理要求嚴。
自勵求進取,勤奮加刻苦。
一期青干班,聚首縣黨校。
無心去插柳,求圓大學夢。
八四始改轍,杭大讀中文。
棄教改行政,鄉鎮履新職。
瑯琊山水秀,民風純樸正。
勤勞加好客,相處如兄弟。
五年任秘書,時長創第一。
不畏路險陡,竄村走農戶。
恪守其職責,敏思再慎行。
昔日教書匠,難有所作為。
本想進機關,且轉為鄉吏。
履職到大巖,主政勿懈怠。
鄉鎮三大難,事事需帶頭。
拆墻加收糧,計生尋孕婦。
常年與民同,凡事現場處。
辦事先喝酒,做事先交友。
鄉村諸多事,無法常規處。
上頭下指令,常不符實際。
至今有一事,回憶真痛惜。
紙廠工藝差,產品滯銷售。
考察調研后,停產搞技改。
時遇縣長來,強調高產值。
嚴令復生產,技改失時機。
紙廠多年后,奄奄無生息。
九二撤擴并,大巖鄉消失。
轉任到瑯琊,主職搞宣傳。
恰逢轉型期,思想解放時。
經濟快速起,世風頹廢去。
自感難濟世,調崗求換職。
從此進政協,安心到退休。
世事紛競爭,我自獨安寧。
調研和考察,走村訪社情。
三農多艱辛,民意達頂層。
情定編文史,卷卷重深意。
先編旅游篇,亮贊諸美景。
再編名人錄,立先賢俊杰。
續婺城古韻,彰建筑遺風。
又編勞模譜,樹碑皆黎民。
古樹與名花,婺城新特色。
希望田野上,花木綠翠疊。
桂香飄十里,茶花艷麗絕。
古樹多千年,嘉木有奇珍。
退居二線時,奉命到京城。
籌建婺商會,凝聚家鄉情。
次年赴深圳,再聚眾鄉賢。
婺商遍華夏,創業建奇功。
悠悠四十年,輾轉一剎間。
此生無建樹,然也少遺憾。
區區一介民,平淡才是真。
聊作此短文,長述生平憶。
蕓蕓諸多事,無心論得失。
但愿從此后,歸隱南山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