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箬陽鄉組織各行政村主職干部和部分行政村的村兩委成員,前往位于蘭溪市梅江鎮的浙江喜燕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生態香榧種植基地參觀交流。
近年來,以香榧種植為代表的生態農業在省內各地多點開花,榧香四溢,方興未艾。“喜燕生態農業”自2010年起與浙江農林大學科研團隊合作,開展香榧優良品種嫁接繁育工作。目前,喜燕生態香榧種植面積達5萬余畝,其中梅江有萬余畝。參觀過程中,香榧基地負責人周燕明向大家介紹了香榧的物種特性、香榧嫁接技術,并與大家交流創業心得。周燕明表示,香榧作為堅果中的上品,是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作物,經濟效益十分可觀。香榧嫁接技術的引入,使品種更優,生長周期更短,生產成本更低。因此,香榧種植是促進地方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可選路徑。
箬陽鄉作為婺城區最偏遠的山區鄉,在該鄉橫坑村集體移民搬遷和“五水共治”熱火朝天進行的現實狀況下,抓住機遇,鼓勵以橫坑村為主的村民進行土地流轉,適時引進香榧種植產業。為此,箬陽鄉將加快構建生態環保農業體系,把鼓勵和支持農民從事生態環保業態作為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的重點;以全鄉“農村股改”工作全面完成為契機,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與村經濟合作社相互參股,促進企業與農民形成產業化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村企互聯“三位一體”的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建設;深化提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五大機制”,培育一批與農戶聯系緊密、運作規范、帶動力強的專業合作社;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夯實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基礎,促進箬陽生態農業朝著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的生產經營方向發展。
據了解,箬陽鄉將通過引進企業的方式,在該鄉橫坑村先期培育一個香榧種植基地,再將香榧種植向周邊各行政村擴展,發揮其“以點帶面”的輻射帶動作用。與此同時,該鄉將以深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強化農產品質量為抓手,積極做好“三農”服務工作。同時,通過農業專項技術培訓,著力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培育新型農民。在此基礎上,鄉政府還將深入農戶開展調查,推進集體經濟薄弱村工作,積極促進農業增效與農民增收,培育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完善生態農業觀光休閑旅游的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借鑒“琴壇經驗”,擴大民宿建成規模,提升全鄉旅游對外接待能力,以民生改善為動力,發展和壯大山區農村集體經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