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訪白龍橋鎮玉山路、通江路一帶時,聽聞附近居民紛紛為鎮政府點贊——“事情雖然小,錢也沒花多少,可到底是真真正正為民辦實事,服務千萬家啊。”
原來,在白龍橋鎮有段連接玉山路與通江路、位于通江賓館南面的無名小弄堂,早年用來連接糧食市場和小吃市場,寬約8米,長約150米,改革開放后一直被荒廢。因為沒有路燈,到了晚上,尋常人都不敢走,卻成了小偷常年出沒的“專用道”。附近居民葉益善介紹,近些年來僅發生在他家附近的盜竊案就有11起,鄰居老范家被連續偷了3輛摩托車。入夜,大伙兒都忐忑不安。去年春節前,葉益善恰巧到鎮政府辦事兒,碰到鎮黨委書記范鋒鑫,隨口說起這事兒,沒想到這位新上任的書記馬上到實地考察,很快給這條馬路安上了一盞照明燈。時隔半年,這段路上沒發生過一起盜竊案。附近百姓紛紛叫好。
讓這附近百姓叫好的事兒還不只這一件。白龍橋鎮通江路到白沙溪邊有條約200米的狹窄道路,往日石塊遍地,雜草叢生,還有毒蛇出沒,也有人在這里隨地大小便,附近居民總要踮著腳穿越這條道,而在不久前,現任白龍橋鎮黨委副書記李惠斌接到群眾反映的情況后,到現場進行了實地考察,經書記辦公會研究,將這條泥石路鋪成了水泥路。這讓住在附近的十二局退休人員十分欣慰,他們多是六、七十歲的老頭老太,因早年作業條件艱苦,通常四肢顫抖,相互扶持著穿越金龍路的車水馬龍,到白龍橋鎮上買菜,從小路走,直接到白龍橋買菜。自從這條馬路修好后,他們可以通過這條小路直接到達白龍橋鎮集市,行路安全,距離也較近。附近的老頭老太也紛紛為此點贊。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人說,鎮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這份責任心,讓這片土地燃起了片片夕陽紅。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