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畈鄉地處金華南山山麓,距金華城區40公里,因屬偏遠山區,沒有工業污染,保留了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首批國家級生態鄉。自2008年確立“生態立鄉、旅游強鄉、產業興鄉”的發展思路,鄉黨委政府通過大力開展旅游設施建設,發掘旅游景點,完善基礎設施;組建莘畈農家樂協會,規范經營,統一服務;招商引資,宣傳推介,發掘產業帶頭人等多方舉措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莘畈鄉大立元村是金華市農家樂特色村,并正在申報省級農家樂特色村,僅大立元村擁有床位近300個,餐位500個的接待能力,所有農家樂均實行統一登記、統一接待、統一價格、統一標準的“四統一”管理,與上海5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發展生態鄉村旅游合作關系,并加入總部在上海的“長三角鄉村旅游合作聯盟”,莘畈鄉也成為金華市郊游的熱門目的地。
應該說莘畈鄉在旅游發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如今,隨處都在發展鄉村旅游,到處都是農家樂。在這個過程中,我鄉發展不快,嚴格地說已經落后其他地區,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根本形勢上推動鄉村旅游健康持續發展?在莘畈的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在此之前,對莘畈鄉村旅游資源及現狀進行全面、詳細地了解,發現目前的發展狀況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旅游基礎設施不全。莘畈雖然山美水美,但和旅游精品線所要求的道路、景觀、旅游設施、旅游項目規劃建設上遠遠落后其他先進地區,僅僅局限與在原有自然風貌景觀基礎上,小打小鬧布局了一部分,缺少“大手筆”。
二、模式單一,功能不全。從發展模式上看,我鄉農家樂基本停留在觀賞鄉村田園風光,農家餐飲等初級層次上;從服務對象上看,局限與上海等大城市的老年人群體;從功能上看,大多只停留在吃、玩、住等較低層次上,在增強游客的參與性和開展特色活動等方面遠遠不足。
三、布局散亂,缺乏底蘊。缺乏統一規劃,低水平重復建設,環境破壞等現象比較嚴重,造成了資源、財力、物力、人力的浪費。“農”字挖掘不夠,來到農村,依舊都是鋼筋水泥不銹鋼,農村景變了,農村情淡了,鄉村旅游產品品味不高,難以對游客產生持久的吸引力。
四、農民素質有待提高。農家樂的經營主體是農民,農民的觀念、習慣還較為落后,陳規陋習還沒有克服,農家樂的環境衛生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檔升級,同時農家樂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不強,沒有做到站在游客的角度去思考具體問題,經營中更關心眼前利益,不注重長遠考慮。
五、基層組織建設薄弱。農村建設也好,旅游發展也好,都需要村級領頭雁,村級班子的戰斗力、積極性對產業發展影響很大。但是山區普遍存在的村干部外出時間多、工作精力難以保障、觀念落后,以及村干部之間不團結等問題,在莘畈也存在著,這些問題對旅游發展造成阻力。
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五方面著手,提升旅游產業競爭力:
一、依托生態,統一規劃,合理開發:為突出生態特色,避免布局散亂,重復建設,盲目開發,我們正在加緊制定莘畈總體規劃、集鎮建設規劃以及旅游發展規劃,以突出“生態”特色把鄉政府所在地祝村打造成旅游“風情小鎮”,以綜合服務、田園風光、戶外運動等為定位,打造祝村—方家—大立元美麗鄉村精品線為主要方向,有計劃的逐步實施,整合資源,招商引資,培育、發展起符合各村特色的旅游項目,聚集人氣、商氣。
二、加大投入,推動項目,完善設施。鄉村旅游要發展,就必須不斷開發新的旅游設施和項目。旅游項目開發要把握重本色,顯特色;重生態,巧開發;重保護,免破壞的原則,抓住“美麗鄉村”、“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機遇,打造鄉村新的亮點,新的氣息。今年來,莘畈鄉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鄉政府所在地祝村的500米特色產品創意街、大立元村的戶外運動休閑基地、游步道建設及接待中心建設等項目都已開工,此外總投入800萬元的莘畈溪景觀綜合改造(含游步道、騎行綠道建設)和祝村—大立元公路提升改造工程正在籌備過程中。
三、培育先進,發揮示范,打造精品。扶持農家樂協會發展,出臺相應政策,培育有發展基礎、發展潛力、發展前景的農家樂,組織農家樂從業人員培訓,培養旅游產業本土骨干,從而帶到產業整體發展。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引入有實力、有經驗的外來旅游及周邊產業企業,通過企業的市場化、規范化運作,使莘畈鄉村生態旅游逐步走上規模化、市場化、集約化的產業發展之路。
四、借助平臺,加大宣傳,拓寬客源。在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的基礎上,對旅游產品深度包裝,充分挖掘鄉村性、文化性、獨特性,印制宣傳資料,積極參加旅游交易博覽會進行整體推介。同時,借助智慧旅游平臺,通過建立鄉村旅游網頁、開設論壇、微博、微信等宣傳媒介,形成全方位宣傳促銷體系。
五、大力加強村級組織建設。認真開展“從嚴管理落實年”系列專題活動,不斷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黨員管理,確保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發揮黨員“雙帶”作用。加強帶頭人隊伍建設,培養“雙強型”村干部。嚴格制度管理,繼續完善對村干部的管理考核機制,真正從工作實績去倒逼干部工作作風,從而確保項目落地及建設進度,形成旅游產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