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3歲高齡的張明禮,來自山東。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張明禮的老家受到日本侵略者的迫害,使得年少的他對日軍深惡痛絕。1941年,十幾歲的他毅然加入八路軍,保家衛(wèi)國,頑強抵抗日軍的侵略。他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歷經(jīng)了烽火歲月的洗禮,最終迎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二十幾歲時,張明禮退伍到浙江學習,后又調(diào)入金華工作,直至退休。日前,記者找到了他,在他的回憶下,走進了這段難忘的歲月。
1 日軍的惡行,讓他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張明禮出生于山東省的長坐村(音),家中兄妹六人,他排行老二。當時的農(nóng)村,生活水平極差,一家八口人,連吃飯都成問題,更別提念書了,張明禮和5個兄弟姐妹就沒讀過一天書。9歲那年,為了生計,張明禮開始給別人做雇工,每天在山上放牛、割草。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火很快蔓延到了山東。當時張明禮不過15歲左右,原本清貧的生活因為日軍的侵略而變得更加苦不堪言。張明禮說,那時日本鬼子帶著漢奸經(jīng)常來村子里掃蕩,看到吃的喝的,一律帶走,帶不走的,就搞破壞,或者一把火燒掉。為了避難,村民們只好在野外用石頭壘成房子,或是找山洞、丘陵睡覺,等日本鬼子走了才敢回家。“下雪天睡在石頭房子里,風從石縫里呼呼灌進來,連條被子都沒有,那叫一個冷啊!”張明禮回憶道。
一次,日軍又帶著漢奸來掃蕩。漢奸獨自一人走進了張明禮家中,翻箱倒柜,發(fā)現(xiàn)床頭有一塊土布。貪婪的漢奸把土布綁在身上打算帶走,這一幕恰巧被躲在窗外的張明禮看到。見漢奸背對著他,邊上還放著一把紅纓槍,氣憤的張明禮偷偷把紅纓槍拿過來,趁其不備一下刺死了他。漢奸死后,張明禮和兄弟一同把他丟到了井里。等日本鬼子走后,再將尸體打撈上來丟到了野外,這是張明禮第一次殺漢奸,心里別提有多痛快了。
1941年,八路軍到山東后,建立了黨的組織,成立了游擊隊。一聽這事,對日軍深惡痛絕的張明禮二話不說報了名,加入了抗日的陣營。與他一同參軍的,還有他叔叔的兒子,名叫張原誼。當時村里還建立了農(nóng)會,張明禮擔任了農(nóng)會主任。“他們看到我經(jīng)常去八路軍那邊開會,覺得我對革命有認識。”后來,四五個村聯(lián)合開了一次組織會議,決定成立民兵組織,讓張明禮任聯(lián)防的民兵隊長。
職位在身,張明禮抗日的勁頭更足了。他說,當時革命的組織很多,名號也都不一樣,有專門扒鐵路的“抗險隊”,還有其他的青年組織,但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樣,就是抗日。“我們的任務(wù)就是,負責破壞汽車路、火車路,在這些交通要道上挖溝、挖洞,阻礙日軍的通行。”
2 他的一封“雞毛火信”,救了縣政府
參加民兵組織后,張明禮幫助過不少革命干部渡過難關(guān)。當時,張明禮家有一塊菜地,離村子有一里多路。為了避難,家人在菜地里挖了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地洞,上面用泥土和樹枝掩蓋起來。戰(zhàn)事吃緊的時候,張明禮就主動將地洞空出來,給革命干部避難,“那時,區(qū)長、區(qū)委書記、區(qū)干部都在我們家的地洞里睡覺,每天都是摸黑過來,凌晨四五點鐘天沒亮就走,就怕被鬼子發(fā)現(xiàn)。”
日軍的侵略步步逼近,戰(zhàn)爭不可避免,但長坐村(音)地處偏僻,武器落后,村里只有可憐的幾桿破槍,拿什么和鬼子打?這時,張明禮忽然想起來叔叔的姐夫在大城市做生意,而且認識賣武器的人。在他的幫助下,后來,張明禮買到了8箱子彈、4箱手榴彈,用牛車蓋上土做掩護,偷偷運回了長坐村(音)。張明禮說,當時縣政府就在他們村上,武器一運回來,就放在了縣政府里面。誰知,這武器還沒拆包,消息就走漏了。不多時,就有日本鬼子帶著許多人包圍了縣政府,并在外面高聲喊著:“殺”、“殺”、“殺”……見此情景,大家都有些慌了神,躲在縣政府里面的張明禮,搬了一張板凳偷偷往圍墻外看了一眼,發(fā)現(xiàn)來的只有幾個日本人,其余的絕大多數(shù)是被脅迫來的老百姓。這下,張明禮膽子大了起來,他對大家說:“同志們,別怕,外面不全是日本人,現(xiàn)在我們有武器,大不了沖出去跟他們干一架!”說罷,就打開一箱手榴彈,一人分了兩個,帶頭沖了出去。
隨著手榴彈在外“砰砰”爆炸,先前聚集在縣政府外的人果然嚇得四散而逃。張明禮把村里唯一的兩支破槍也拿了出來,對著漢奸就是一陣掃射。敵軍被這陣仗嚇得連連撤退,但張明禮深知,這只是他們的緩兵之計,如果日軍主力來了,縣政府的人馬肯定抵擋不住多久。他找來隊伍里唯一識字的一位青年,寫了一封“雞毛火書”,讓人趕緊送到3里外的八路軍處,請求支援。張明禮說:“這雞毛火書啊,就是把一封信,疊成三角形,里面放上一根火柴和一根雞毛,八路軍見信就知道是緊急情況,會馬上調(diào)派部隊過來。”果不其然,收到雞毛火書后,八路軍馬上派出了2個連的兵力,繞到敵軍的前面包抄,并抓了7個帶頭的。
原來,這次的行動,并不是真的日本鬼子搞的,而是幾個冒充鬼子的漢奸組織的,目的就是想占領(lǐng)縣政府,獨吞這批武器。晚上,長坐村(音)召開群眾大會,在大家的呼聲下,斬殺了這批可惡的漢奸。從此,長坐村(音)一戰(zhàn)成名,再也不敢有日軍或是漢奸來進犯了。
3 九死一生的偵察兵經(jīng)歷
1944年,張明禮帶了兩個人到縣里開會,并自愿參加了八路軍的“老三團”。當時“老三團”駐守在深山中,需要挑選50個人去敵營偵察,負責偵查日軍的行動,張明禮也在這50人當中。
聽到這個消息,張明禮不解,問領(lǐng)導:“我從來沒當過偵察兵,為什么選我去?”領(lǐng)導回答:“你們平日里都與鬼子周旋,了解情況,有經(jīng)驗。”張明禮二話沒說,又做起了危險的偵察工作。一日,張明禮同80多名隊友一起去山東臨沂的一處日軍據(jù)點偵查,80多人在外守了一夜,天快亮時,卻不幸被日軍發(fā)現(xiàn),被重重包圍起來。眼看著情況危險,張明禮決定放手一搏,殺出一條血路。“我們隊里有個人叫老王,是我的同鄉(xiāng),個子大,力氣大,我馬上喊他:‘老王,槍對著橋,把橋上的人打掉!’”張明禮一聲令下,老王馬上對著橋掃射開來,當時橋上正好架著日軍的兩挺重機槍,老王這一打,日軍主要的火力有了缺口,趁著他們還沒反映過來,張明禮讓大家趕緊往橋上跑,自己則跑在最后面做掩護。
誰知,一番追逐下來,隊員們都成功逃脫,張明禮卻在一條小巷子里迷了路。聽著身后日軍的腳步聲越來越近,情急之下,張明禮一推門跑進了一個老奶奶家中。老奶奶好像臥床不起,張明禮也來不及解釋,一骨碌滾到了老奶奶的床下,把槍放在胸口,手扒著床板下的橫杠,腳撐在床板上,把身子浮空貼著床板,憋著嘴大氣也不敢出。不一會兒,日軍果然追來了,他們在老奶奶家一頓亂翻,沒找到張明禮,又不死心,拿著刺刀在老奶奶的床下來回刺了三次,幸好張明禮牢牢地“吸”在床板上,才沒有被刺刀刺中。一番搜尋無果,日軍這才怏怏離開。
過了一會兒,老奶奶從床上坐了起來,小聲對張明禮說:“同志,出來吧,鬼子已經(jīng)走了。”張明禮這才從床下爬了出來,可他一看老奶奶的臉,才發(fā)現(xiàn)為了救他,老奶奶被日本鬼子打得鼻子都出血了!“看到這一幕,我的心里可難受了,也沒什么東西能回報她的,就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掏出來給了她。”回到部隊后,張明禮的戰(zhàn)友們都驚詫不已,大家都以為張明禮已經(jīng)被日軍殺掉了,沒想到他大難不死,逃過一劫。
之后,張明禮還參加過不少大大小小的戰(zhàn)斗,都是驚險無比。他還曾寄過第二封“雞毛火信”。那時他們得到消息,知道日軍要去掃蕩一個村莊,為了避免群眾損失,村民們都提前疏散了,留下張明禮一行迎戰(zhàn)。第二天早上6點,吃完早飯后,日軍果然來犯,張明禮和隊員們一直從早上6點打到了晚上6點,眼看大家的火力和體力都開始不支,張明禮馬上寫了一封雞毛火信向2里外的八路軍求助。接到信后,八路軍火速派了兩個連,帶著大機槍過來支援,讓張明禮一行從戰(zhàn)場上撤退休息,他們頂上。在八路軍的機槍掃射下,日軍最終潰敗逃走。第二天,八路軍掃除了日軍在村外不遠處的據(jù)點,在那場戰(zhàn)斗中,張明禮的二姐夫不幸犧牲。從此,他更加痛恨日本鬼子,并發(fā)誓要和鬼子打到底!
4 退伍后,他輾轉(zhuǎn)來到了金華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彼時,張明禮駐守的部隊附近還有幾個據(jù)點的日本人沒有撤退,張明禮和戰(zhàn)友們又再接再厲,清除了日軍的據(jù)點。
之后,退伍的張明禮來到了浙江學習了一兩個月,被調(diào)入金華地區(qū)中級法院擔任審判工作。后來,張明禮又去過縣法院、公安局、檢察院、婺城區(qū)任職,直至60歲才從崗位上退休。
如今,回憶起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烽火歲月,今年93歲的他依然激動不已,他說,自己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體會最深的就是兩點:一是不怕死,二是不怕苦。“只要日軍一天不走,我們就要把革命進行到底。”說這話時,張明禮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記憶中,走進了那段不曾忘卻的抗日時光。
看婺城新聞,關(guān)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